诗篇第一篇是绝大多数基督徒耳熟能详的一段经文,每年当我们鼓起勇气开始一年一遍的读经计划时,我们都第一天会读到诗篇。因为是第一天,所以我们都读的特别认真,也对这第一篇留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特别认真、特别仔细,所以有一个成语叫“虎头蛇尾”,神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诗篇的第一篇写的特别的美,特别的吸引我们,一读就会渴望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命。
诗篇第一篇也是整个诗篇的开头,作为第一篇,它很好的介绍了整卷诗篇是神对于所有回应圣约的人的祝福。这个神圣的约,也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按着诗篇的信息,不但将悖逆的人与义人区别开来,也是对义人的祝福和对悖逆者的咒诅。诗篇第一篇放在开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邀请所有人都来在神和神的启示中找到喜乐的。诗篇第一篇为整卷诗篇设立了主调,就是关乎神、敬虔的生活,以及对终极公义的盼望。在我们读诗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诗篇是一个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它不是历史记录、不是律法教导、不是先知预言,所以诗篇往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的、完美的世界或人物,背后是指向那位真正的、既是神又是人的弥赛亚——耶稣基督,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才能在读诗篇的时候从旧约联系到新约,从失败的大卫看到得胜的基督。在诗篇的第一篇中,敬虔的喜乐与悖逆的所受的刑罚有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是开宗明义的告诉读者未来属于那些敬虔的人,即使悖逆的人正在享受暂时的权利与快乐。
按照很多学者所采用的诗篇第一篇的分段,我也没有新意的将第一篇分成叁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第1~2节,主题是关于义人的道路;第二部分是3-5节,讲到义人与恶人的对比;第三部分是第6节,是关于神的道路。我们从这三个角度去仔细体会和品尝诗篇第一篇的信息。
一、敬虔的福分
第一节的一开头在英文圣经里是这样的“Blessed is the man that walketh not in the counsel of the ungodly, nor standeth in the way of sinners, nor sitteth in the seat of the scornful.”。在中文和合本的圣经中将“有福了”这叁个字后置了,当然,和合本是非常美的翻译,这毋庸置疑,但是这种后置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说这个人有福是因为他没有作恶或与恶人为伍,但放在前面是强调蒙福在先,敬虔在后,这是更加符合改革宗的信仰,也就是说蒙福并不是用他的功劳和正义换来的,也不是他该得的,而是神赐予的。诗篇鼓励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属灵团体为了神的荣耀而活,但是神采取主动,赦免和释放罪人,并给他们新的生命以活出称义的生活,离开了神的祝福,人是因为在罪中而被咒诅的,并且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在创世纪3:15-19中神对亚当和夏娃的宣判。圣经在这里不是说这个人是快乐的,甚至也不是说他是喜乐的,当然快乐是蒙福的一部分,但蒙福的人不总是快乐的。“快乐”强调的是一种感觉,然而即使当义人感到不快乐、悲伤甚至苦难的时候,在神的眼中他仍然是蒙福的。神将祝福给我们这些不配的罪人,无论是糟糕的感觉或者是困难的环境都不会将这祝福拿走。
虽然祝福是来自神的,但是从1-2节的经文中可以看到,这种祝福是透过过两种类型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第一是与罪人分别,第二是与神联合。这种分别是用叁个否定句组成的:
(1) 不从恶人的计谋:“从”这个字在英文中是“Walk”,就是跟随去行,“恶人”就是不敬畏神的人(ungodly)
(2) 不站罪人的道路:“站”就是“stand”,不站在罪人的路上,不与罪人同路
(3)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坐”就是“Sit”,不与亵慢人同坐,“亵慢人”的字面意思就是对神不加理睬,对智慧的真理不予理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的人。
所以,你看到圣经并不是单单让我们避开做坏事,也让我们不要与不敬畏神、抵挡神、藐视真理的人同谋恶事,因为他们眼中没有神,所以就往往在各样的事上让我们不小心就陷入到网罗当中。诗篇第二篇一开头就继续描写,什么是恶人的计谋、罪人的道路、亵慢人的座位?就是敌挡耶和华和他的受膏者、挣开神的捆绑、反对神的律法和规则的人和事。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关于同性恋的伦理,关于生命和堕胎的伦理,关于婚姻的伦理,都在被挑战、被挣脱,这是末世的记号,也是今天基督徒要面对的另一种殉道——为了真理做这个世界所不欢迎的人,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假若我们坚持与那些藐视神的人保持友谊,我们可能会陷入罪中,渐渐对神的旨意麻木,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藐视神。你的朋友是建立还是拆毁你的信仰呢?真诚的朋友应该影响你更加亲近神
我们在这里看到作者在指出蒙福的人与恶人的分别时用的三个动词“行”、“站”、“坐”,都让我想起申命记6:7里面摩西所说的,“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所以这些动词在肯定句中被使用的时候,是体现他的整个人随时都被神的话语、神的真理所吸引,同样在否定句中被使用的时候是体现他整个人与罪恶和悖逆的人的分别。这三个否定句要表达的意思正如申命记的肯定句中所表达的一样,敬虔的人不参与任何与邪恶有份的事,这三个动词是体现敬虔的人全人的忠心和奉献——正如罗马书12:1所鼓励的那样,整个人都是奉献给神的,因此不应当与罪恶有份。
计谋、道路和座位让人注意到思想、举止和所属三个范畴,这是一个人基本效忠对象之范畴,希伯来文的动词带有决定性的含义(完成式)。它从三个层次描述人如何效法世界:接受其建议,运用其方法,并且采纳其态度。以上三项负面的陈述,为正面之事厘清道路,这才是它们真正的功用,它们的功效所以宝贵,也惟在乎此。第一节视思想为首先需要防守的堡垒,是全人的钥匙。耶和华的律法与“恶人的计谋”(1节)成对比,这是一切事的最终极答案,也是惟一的答案。本篇诗以发挥此一主题为其心愿,言下之意为:影响一个人思想的事,才能真正影响他的生活。
圣经说敬虔蒙福的人用积极的方式去回应和与神联合:“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中间用了“惟”,也就是“But”作为连接字,表示这两者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当圣经描写这个人的时候,说他喜爱的是“耶和华的律法”。“律法”不时指的仅仅是摩西五经,或者仅仅旧约圣经。希伯来文说“律法”(“妥拉”)的时候,指的是从神那里来的指导和命令。这是启示与宗教的差异,启示是从神而来的,为要让人更好的彼此和与神一同生活;而宗教是从人而来的,是人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理解世界的体系。圣经讲到这位敬虔的人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他不是在发明新的观点、主张,而是思想神已经启示的话。所以蒙福的人的记号是对启示的渴望和追求,我想我们很多基督徒都在刚刚信主的阶段都有过这样的渴慕,每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渴慕,这是从里面来的爱慕,也要常常祷告和保守自己不要失去这爱慕,被恶人的计谋、罪人的道路或是亵慢人的座位所牵引。
“昼夜思想”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大家要注意这是一个诗歌体裁,也要注意当时的文化。在没有印刷术和造纸的情况下,神的启示主要是通过背诵和记忆来保留在人的心中的——不想我们今天用“查考”代替了“背诵”,我们今天也很多时候失去了“默想”和咀嚼的阅读能力。“昼夜思想”并不是像我们早晨的灵修,设定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来读神的话,而是将神的话在我们日程的活动中(行、站、坐)当中反映出来。根据箴言3:1-6,我们要将神的话“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并且“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这就是智慧、律法和生命三者的联合与统一,也是蒙福的人、敬虔的人当活出的样式。影响一个人思想的事才能影响他的生活。
二、敬虔与悖逆的对比
第3节到第5节是一个义人与罪人,敬虔的人与悖逆的人的一个对比。义人的喜乐与一棵溪边的树联系起来。在圣经的智慧文学中,树是一个智慧的形象,比如在箴言3:18说“他与持守他的作生命树。持定他的俱各有福。”智慧的人与生命树相连结,表明他是倍增生命的,而且是能够建立人、恢复人的。然而在第一篇中的这棵树特别强调他是栽在溪水边,是有意识的被放在一个便于得到供应、灌溉和滋养的地方。对于牧人而言,当他们在草原或旷野牧羊时,看到一棵树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这表示着他们将会在那里找到水源、受到供应、得到帮助和保障。
“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是保证义人他们会得到神的祝福,他们也会享受神所预备的生命,正如在其他智慧文学中所描述的,敬虔的人的成功是神按照他的旨意和预定无障碍的使用我们,义人的成功并不一定带来财富的充足,而是首先指向神话语的供应和神的工作在我们身上的彰显。我们联系到箴言11:30,“义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生命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这里所说的果子很明显指的不是职业或是财富上的成功,而是生命的倍增,首先是他自己有与神连结的生命,其次神能因为神的工作不受阻碍而通过他倍增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有的“成功神学”观点认为“结果子”就必然是指事业或财富上的成功,他们也往往以亚伯拉罕、所罗门为例子,说明神透过财富来祝福人。但是他们往往避而不谈旧约中那些忠心的先知、新约中的耶稣,都是没有枕头、东躲西藏的穷光蛋。
我们再看一处关于树木的经文,在士师记第9章8-15节。基甸的小儿子约坦向示剑人发出警告,这里他讲了一个关于树木的预言。荆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树木,它只是一种灌木。所以你们看到这些树木在寓言中讲到他们自己的位份都不是为自己而活的。橄榄树说,“我岂肯止住供奉神和尊重人的油,飘摇在众树之上呢。”;无花果树说,“我岂肯止住所结甜美的果子,飘摇在众树之上呢。”;葡萄树说,“我岂肯止住使神和人喜乐的新酒,飘摇在众树之上呢”;只有荆棘说,“你们都得听我的,不然你们就会倒大霉”。 我们看到树的形象是为了荣耀神、为了事奉人,这是树的形象,不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绿叶,不是结出果子来给自己吃,乃是为了服事人。
那么罪人的结局是如何的呢?这里有一个很强烈的对比,“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毗被风吹散。”我们也可以放到玛拉基书4:1,“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我们看到糠秕、碎秸都是常见的比喻,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庄稼的一部分,但却是对人来说无用的部分。新约中庄稼被比作是待收取的灵魂,而不愿意悔改、悖逆神、拒绝神的人就没有机会被神收取,相反还要被审判和焚毁。所以这句话,“像糠毗被风吹散”即表明了恶人是无用的结局,也表明了神的权能。无论恶人在今天是如何的有势力,是拥有军队、权柄还是财富,即使他能够逼迫一些神的儿女唱红歌歌颂他,在创造天地的主面前就像风吹糠秕那样自然的被毁灭。
因此在第5节就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义人的会”是由那些认识神、也被神认识,并且享受神的同在的人组成的,义人不但今天享受神的同在,也在将来永远享受神的同在。“会”就是“神的子民”的意思,这句经文也暗示着审判会从神的家中起首,而不只是恶人受审判,因为罪人也可能混迹于义人的会中,自以为得了拯救,自以为与义人交往可以代替与神交往。各位在座的弟兄姊妹和朋友,不要以为参加基督教的活动就是基督徒,不要以为读圣经、祷告就是基督徒,基督徒乃是认识神的公义、明白自己的犯罪,并在神面前靠着耶稣基督悔改并以基督为生命中心的人。这里说,“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很清楚的给这种“基督教爱好者”一个警告。我们设想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没有重生得救,但是因为参加基督徒的活动,被一些基督徒成为“弟兄”或者是“姊妹”,自以为已经得救了;第二种人已经悔改、信靠主,但是因为听到看到人家说得救要经历怎样的神迹,从而对自己的救恩没有确据,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义人”。这两种人都很可怜,但是到了审判的时候,前者更可怜。所以如果你没有认罪、悔改和归主,不要以为在这里坐着或者被人称作弟兄姊妹就能免了末后的审判,要赶紧抓住机会了解福音、放下自己、信靠基督。在座的弟兄姊妹呢,要将罪人带到神的面前,不要以为他做了接受祷告、会读圣经,愿意来教会就完事大吉了,你给他虚假的救恩比什么都可怕。我们对于父母、亲属、男朋友女朋友,往往期望很低,巴不得他肯来聚会,肯拿起圣经,肯做个接受祷告,就好像可以交差了,我们就骗自己说,他已经得救了。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样的话,你就像旧约中的假先知,他们宣告“平安了,平安了”,但却没有真的平安,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仍然是站立不住的。我们要看到灵魂来到基督面前,渴慕他、享受他、愿意顺服他。
三、神的道路
然后我们就来到第六节的总结,诗人说,“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为什么在第一篇中作者如此肯定义人和恶人的结局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因为神知道,这是关于神的知识,是神自己的启示。关于神的知识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是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神所喜悦的,也是指向你和神的关系,你对神的应许的确据,你对神的关心和爱的确定。
我请大家注意“知道”这个词,英文NIV的版本翻译为“Watch over”,也就是看顾。在希伯来文中这个词也用在夫妻的关系上,用在父子的关系上。在出埃及记2:25,神听到以色列人在埃及发出的喊声,他“知道”了。这个“知道”是以色列伟大的迁移和救赎的开始。神的“知道”是一个深深的承诺与委身,是对他的产业的爱、照顾和对圣约的持守。我最近刚刚读完一本小说《谁可以这样爱我》,这本小说就是照着圣经的何西阿书所虚构的一个发生于美国西部的爱情,如果说何西阿书的描述离你太远,让你不能体会神的深情与爱,那就请你读一读这本书吧。“义人的道路”是由对神的爱和对圣洁生活——也就是与罪的分别——来体现出来的,而另一条道路则是恶人的道路,也就是灭亡的道路,这里没有中间道路,没有一个不委身于神,又可以不灭亡的道路。
司布真说,祂一直在观看着他们的道路,虽然时常充满迷雾与黑暗,然而主知道这道路。若路在痛苦的密云和暴风雪中,祂还是知道这道路。我们的头发,祂都数过;祂不会容忍邪恶临到我们。就像约伯在约伯记23:10 所说,“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不单他们自己灭亡,他们的道路也将灭亡。义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磐石上,恶人却将他的名字留给流沙。义人在土地上耕种,播撒丰收的种子,进入永恒的喜乐时将获得完全的收成;但是对于恶人,他在大海中破浪,船身所过之处看起来有闪耀的轨迹,然而大浪必淹没它,所经过的地方要将他遗忘。这就是恶人要灭亡的“道路”。若它被记念,不过是在败坏的记念中;因主要使恶人的名号朽坏,变成义人鼻中的臭气,变成只有恶人自己在他的腐坏中知晓。
四、 总结应用
我们分析了诗篇第一篇的六节经文,现在来回顾和应用一下,如何将这段圣经的话语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呢?在这段经文中提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神的道路(智慧的道路),一种是人的道路(愚昧的道路),没有中间道路。有很多人想找出一种中间道路,既不用委身于神,又不会像恶人那样灭亡,但是创造天地与人类的这位主宰没有给我们这个选择。智慧的邀请,正如箴言和诗篇所写的,是向所有人开放的,神期望得到爱的回应,那些乐意回应神、愿意将自己委身奉献给神的人,神就以永生待他。智慧的道路需要全然的委身,正如诗篇119:2所说,“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寻求他的,这人便为有福。(Blessed are they that keep his testimonies, and that seek him with the whole heart.)”因为神大过一切的财富和世界,所以神也要求最高的奉献。从诗篇第一篇,我们也看到一位弥赛亚的形象,他不为自己而活,他牢牢地连结与神,并从神那里得到力量。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信息,我总结三点给大家思考和应用:
第一, 人从叁个步骤去犯罪和效法世界:接受其建议,运用其方法,并且采纳其态度。也就是第一节里所说到的“从”、“站”、“坐”。第二节也指出神所喜悦的应对方法,就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因为影响一个人思想的事,才能真正影响他的生活。
第二, 我们思想一棵溪边树的形象,对应糠秕的形象。前者牢牢扎根,供应别人,给人带去平安、牧养、保障和安息,他不为自己而活。后者被这世界的思潮和流行吹来吹去,没有定见,今天流行五谷杂粮粥、明天高举心理咨询、后天热捧卡内基,到了审判的日子,这样的人都被烧尽,浪费了自己的一生,即使他参与一些基督教的活动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我们要警惕不要给人虚假的福音,免得害了他。
第三, 神知道义人的道路,对于他的选民,神不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知道”,而且神看顾保守。这种“知道”,是全程的看顾,是圣灵内住的应许,也是恩典的道路。神的“知道”贯穿他儿女的一生,无论我们在顺境或逆境中,无论我们是遭遇外在的困苦还是自己的悖逆,神的看顾都与我们同在。有时候他的看顾是和风细雨,祝福满满;有的时候他的看顾是严厉管教、艰难困苦,但这都是他爱的表达,也是我们做儿女所得到的特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