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政治人物自诩为摩西,因为他们看重摩西将本国的国民从埃及领到迦南美地,“出埃及”成了一个脱离苦难、脱离经济低谷、脱离外交困境的一个代名词。但是我想如果民众熟读圣经的话,应该知道被摩西带出埃及的那一代以色列人都死在旷野,只有约书亚和迦勒进入迦南,跟随摩西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很多人对摩西的认识就是分开红海,我记得在基督教杂志上看到一幅漫画题目是“摩西洗澡的时候”,画上面是幼儿的摩西在浴缸里洗澡,但是浴缸的水从中间分成两半,他妈妈生气的说“摩西,你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洗个普通的澡吗?”。
神把摩西放在圣经中,并不是让我们看一个会行神迹、会变魔术的人,也不是让我们效法一个领袖——当然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领袖的一些品质,但是最重要的是在希伯来书中,作者对摩西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评价。圣经希伯来书11:23-26。
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希伯来书的作者不但提到摩西的信心,也提到他的父母的信心。当我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我想特别和大家交通希伯来书的作者想透过摩西给我们的三个信息:因着信、不怕王命、不享受罪中之乐
“因着信”
整个希伯来书的11章都在罗列“因着信”的名单,除了亚伯拉罕之外,就属摩西的篇幅最长,作者一连用了五节来描述他信心的历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查考的。在我们关心摩西的信心之前,我们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因着信”?首先,旧约圣经中并没有提到摩西的父母或者是摩西的动机,也没有提到信心,这里的“因着信”好像是新约作者加上去的而非旧约人物的本意(就好像我们中学读鲁迅分析出很多意思来,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怀疑鲁迅当初是否有这层意思?)。其次,什么是信心和“因着信”?为什么因着信就要不怕王命?为什么因着信就要脱离法老女儿之子的尊贵?我可不可以一边相信,一边继续做法老女儿之子?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旧约圣经中的“信”与我们的“信”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亚伯拉罕“因着信”、摩西“因着信”与我们“因着信”有何区别又有何关联?我们要避免滑向一个现代基督徒当中常见但是未经深思熟虑的错误,那就是把“信”与“救恩”区别开来。这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有两种信,第一种信是最基本的信,那就是我们靠着信心的回应得到救恩,也就是邀请基督进入你的心,换句话说,有不少基督徒认为信是一个单独的行动(邀请基督进入内心),而随后的所有其他的事——读经、祷告和聚会乃至奉献,都是更高级的信心,是额外添加的为了让我们更成熟,但与救恩无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得救的信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接受基督的行动,而是接受并且信靠他,得救的信心是一生的信仰,也是希伯来书11章所想要教导我们的。10:39清楚地说,“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这里是警告我们,退后就是回到沉沦,而(持续不断的)信心则灵魂得救。换句话说,得救信心的证据就是信心的持久与坚忍,这样的信心是每一天的信心,而不是一次性的信心。亚伯拉罕、摩西、亚伯,以及保罗、提摩太等等,都是体现出这样的在每天生活中用行动和牺牲所表现出来的信心。
摩西的父母、摩西乃至亚伯拉罕的信心是否与我们一样呢?我想说是相同又有区别的。相同,是因为他们的信心与我们的信心一样,都是指向基督以致得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常常带来错误。有不少基督徒会以为,旧约人物没有见过基督,所以他们只是相信神就可以得救。当圣经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时,并不是说亚伯拉罕泛泛的相信有一位神,或者是相信圣经。我们“被算为义”的唯一方法,是信靠耶稣基督,这是罗马书3:23-26告诉我们的:“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但是亚伯拉罕对耶稣基督一无所知,也不知道神会透过耶稣基督与人建立个人的关系,更不知道神在基督里的拣选,他怎么相信基督呢?是亚伯拉罕相信神关于救赎的应许,那就是在创世纪12、13、15神所启示给他的“预先的福音”,那就是a)神会给他一个儿子;b)从这个儿子会生发出一个救赎者,万民都要透过他来亲近神。所以拯救亚伯拉罕的信心不是简单的相信有一位神或者活出神的要求,而是亚伯拉罕相信神所预备的关乎救恩的应许。
在希伯来书11:1,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信心是什么,他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不是仅仅回头看神在过去做了什么,而是主要向前看神应许会做什么。信心从神过去的作为当中可以得到增强,但主要是相信应许。信心不是额外的,高年级的、或者资深基督徒才有的,而是基本的、不断成长的、正常的基督徒信仰。无论是“所望之事”还是“未见之事”,都是还没有发生也没有亲眼看到的,然而透过信心我们得到了保证,就像我们看到了一样。我没有进去过中南海,但如果有人问我,“你怎么知道中南海在北京?”,我会回答“书上这样说”,或者“新闻上这样说”,或者“我路过过。”那么“书”、“新闻”和“我看到”是中南海在北京这件事的“确据”。而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尝试传达这么一个信息:“信心”是对神的应许的“确据”。
“不怕王命”
我们再回到摩西身上,23节说摩西的父母“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你可能记得,埃及的新王惧怕以色列的人民太多,所以命令把以色列人的男婴都杀掉。在出埃及记1:22,“法老吩咐他的众民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一切的女孩,你们要存留她的性命。”法老发出了两个威胁,一个是明显的威胁,以色列的男孩必须在出生时被杀掉,第二个是隐含的威胁,如果不服从这个命令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冒险。所以父母有两个选择:牺牲孩子的性命保全自己,或者牺牲自己以尝试保全孩子。没有中间道路。
这一段的经文的要点是,与王对抗的勇气和爱孩子的力量来自于信心,因为圣经告诉我们是“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爱孩子,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有反抗精神,而是因为他们的信心。信心如何产生这样的勇气和爱呢?1节对信心的定义给我们答案,“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神应许我们在爱和宽恕的道路上死去远胜于世界应许的自我救拔,换句话说,对神的信心使我们从对死亡的恐惧中得到释放,从而使我们在为爱而付出的危险中表现出勇气。
有人说,这里很矛盾,为什么他们既要把小摩西藏起来,又说“不怕王命”呢?如果他们真的不害怕,就不应该躲躲藏藏。有人说,如果摩西的父母真的有信心,他们应该相信神会保护摩西,应该大声的宣告他们没有按照王命杀死儿子;也有人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法、人的方法保护摩西而不是信靠神。”可能没有人这样说摩西,但绝对有人会在别的事上这样想——如果有信心,传道人就不应该要教会给工资;如果有信心,就不应该筹款;如果有信心,SARS期间聚会就不应该戴口罩……
最好的对这种挑战的回应,是从圣经而来。我们要注意,圣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摩西的父母是有信心的人。不杀死孩子是信心的勇气,而把孩子藏起来是信心的智慧。别忘了,撒旦也用信心试探耶稣:“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从这里跳下去。”,并且用经文的应许试探他:“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但是耶稣却回答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摩西的父母因着信不顺从法老的命令,我相信这样做的夫妻不止是摩西的父母。因为法老的命令是不符合神的旨意的。罗马书13章1-5节中阐明了基督徒为什么要顺服政权的两个理由。这两个理由第一个是“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顺服是因为“政权神授”。第二个理由是“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顺服是因为“政权公义”。这两个理由在第5节中作出了综合概括:“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总之,顺服政权是因为政权是神授的、是公义公正、赏善罚恶的。
当我在准备这篇信息的时候,我想起了王明道先生在1955年为了反驳当时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者丁光训的诋毁而发表的关于不加入三自爱国运动的声明题目是“我们是为了信仰”。今天很多家庭教会的基督徒已经不能够明白三自和家庭的区别,甚至将两者间的分野简单的认为是教派之分(就像长老会和浸信会),或者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希望大家多了解而不是想当然(推荐阅读《又四十年》和《我们是为了信仰》)。固然今天的三自已经不是五十年代的三自,今天的政府也不是五十年代的政府,然而王明道、倪柝声等这些属灵前辈他们不顺服王命的勇气来自哪里?不是他们特别勇敢或者厌恶新政权,当解放军进城的时候王明道也称赞是“盛大军旅”,而是因着信,他们将注意力从对死亡和专政的恐惧转到神的荣耀和对神纯正道理的执着上。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弟兄姊妹读过《密室》这本书或者看过这部电影,影片中的荷兰基督徒家庭藏匿了很多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得知内情的牧师劝他们顺服纳粹的法律不要收留犹太人,主人回答说,是的,基督徒要顺服法律,但是别忘了,唯独在地上的法律没有违背至高上帝的时候。
虽然无论是王明道还是《密室》中的Ten Boom一家人都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他们都为主受苦乃至殉道,但是这一切不是为了说明这平凡的一家人是多么了不起的基督徒,有基督的样式;而是基督自己能够把失败变成荣耀,基督透过平凡的人来完成他的应许。
对我们的应用是什么呢?我们相信神对我们的应许、爱和保护,当“王命”与圣经、与神的命令相冲突时,因着信做合神心意的事。对有的弟兄姊妹来说,“王命”是你老板的命令;对有的弟兄姊妹,“王命”是你父母的要求;对有的,“王命”是行业的潜规则;对有的人,“王命”来自政权和官员。但是因着信,我们要彼此勉励,帮助我们的弟兄姊妹看到神应许的奇妙和确定,远胜于“王命”带来的危险与恐惧。
“不享罪中之乐”
24-26节进一步讲到摩西,说“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
出埃及记2章1到15节从另一个角度讲述摩西出逃的原因,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以色列人的身份,他就去观察以色列人的生活,“看他们的重担”。他甚至帮助一个以色列人打死了一个欺负他的埃及人,这个案子应该闹得很大,因为别的以色列人乃至法老都知道了,他因此就逃避去往米甸。我们要感谢神给我们新约,不然从旧约我们会以为摩西是一个愣头青。但是旧约说到,他“看他们的重担”。摩西知道他的同胞在埃及是最卑贱的奴隶种族,但是摩西仍然愿意与他们为伍。为什么不能曲线救国呢?当上了大官再谋反不是更好吗?圣经没有告诉我们。
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摩西所做的选择是危险的,第一是要与百姓同受苦害,第二是要为基督(弥赛亚)受凌辱。别忘了,当摩西做这个选择的时候他还没有和法老决裂,法老的威胁和追杀还没有临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经文告诉我们的答案是“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这个“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和“未见之事”、“所望之事”一样,是神的应许和保障,而摩西将之看作比埃及的财物和罪中之乐更加宝贵,是值得他付出受苦害和受凌辱的代价去追求的。而支持摩西这样看重的,是他的信心。
我上周出于意外认识了一个我没有记住名字的弟兄,他说他的朋友力劝他去做直销,他的工作也不太如意,便动了心思。但是他在做决定之前先在教会里问弟兄姊妹大家觉得基督徒可以不可以做直销?他首先考虑的是第一,是否符合圣经的教导或者遭到圣经的明确反对。当然,他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然后他考虑这种工作节奏和时间是否损害他的对基督的委身,比如是否和教会的崇拜与小组时间冲突,他同时也询问一些正在从事直销的基督徒他们对于这份工作怎么想。这位弟兄也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最后他觉得在现在的信仰阶段,参与直销会影响他在时间和价值观上对基督的委身。这位弟兄两周前刚刚受洗,并不是一个属灵的“资深基督徒”,然而“因着信”,他更渴慕神在基督里的应许,而胜过暂时可能的更高收入。
耶稣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马太福音13:44)。注意,这个人对天国的追求值得他变卖一切以换取天国的福分。为什么呢?用希伯来书11章回答,是因着信。信心不是嘴里说说的相信,真正的信心必然看到基督的荣耀和宝贵,胜过世上的一切地位和财产。
这段经文也告诉我们,当摩西知道他的身份而不归回的时候,他所享受的王宫生活是“罪中之乐”,罪中之乐虽然有“乐”,但却是在罪中,是得不到神的喜悦也无法带入永恒的。如果你知道什么是神叫你去行的,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圣经要你去离开的,但是却不舍得离开,这就是你的“罪中之乐”。
我用保罗的话最后勉励大家,在哥林多后书4:17,保罗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总结
希伯来书11章给摩西的幼年与青年时代的总结,是他和父母“因着信”所做出的选择。我们今天也面临无数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不像摩西和他的父母那样生死攸关,但是也要我们“因着信”去做出决定。“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因着信,无论是“王命”的威胁,还是“罪中之乐”或是“埃及的财物”都比不上“为基督所受的凌辱”,因为因着信,基督徒应该看到并且相信基督在永恒之中的可爱与宝贵是“极重无比的”,而现在所牺牲的和遭受的,是“至暂至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