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新加坡!从上海去新加坡的飞机就冷得可以,幸好飞机上的毛毯还算暖和,新航的服务和电影又实在没有得挑,一路的行程还算享受。但到了公司,就如同入了冰箱,我虽然常常抱怨上海office 的冷气冷得不合理,但毕竟还有23度。新加坡能有18度就不错了。我始终不明白这样耗费电力对一个崇尚节俭的国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想到对一个没有四季的国家而言,冬天不用这样的方式临到人们,还有什么机会拥抱这些始终因潮暖而情绪激动的人呢?谁能说气候对人情绪的影响不大呢?我们在亚洲的同事,凡是处于热带的都比较奔放,也容易情绪激动,语气直直的,常喜欢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将不及言表的意思迅速传达给人;处于温带或亚热带的就不温不火些。虽性格有内外之别,毕竟是被所处的气息所包容。
这次是为了培训去的。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分析各国的文化差异。比如,当你的上司要求你–下属为他粉刷房子的时候,你会不会去呢? 这个问题来测试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还是工作常渗透到生活中?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同事大部分选了不会,但据了解,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绝大部分会选择接受。我不知道这是何时做的测试,但显然将工作和生活分离已经逐渐成为年轻职业者的从业准则。我已经很难想象现在的年轻人在过年时还提着礼物到老板家中去拜年,或为了老板的私事牺牲自己的时间。工作成为了更加个人化的职业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基督徒如何将自己的职业和信仰结合似乎又成了另一个难题。如果说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不分离到分离的状态的话,我们又当用怎样的方式来回到起初得合一呢?信仰又当扮演怎样的角色,使他成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唯一的支点呢?《平衡的智慧》将信仰,工作,家庭当成三个球需要不停抛起,接住,或网球般打来打去,但我更相信信仰是个无法抛起的球,如果仍然用杂耍得比喻得话,我们就是站在信仰大球上的小丑,不停将工作,家庭,生活抛起。如果脚底的大球不停滑动,要接住其他的球也不会容易。
小皮,超级长时间不见。很喜欢你blog的颜色,还有写的东西。我近来还混在DC,做一些industry analysis,project一个有关上海的建筑行业,一个有关北京的电子行业。所以看到你讲空调太冷和新加坡的节俭有些想法。技术上讲,高楼还是冷一点好。因为除了人之外,电器也要重点保护。现在人们能想到的是用一些智能化方法探测办公人员的在与不在,自行调节温度。我在做上海的project时也听了一些specialist的想法有关这样的问题,还多谢阿菁帮我联络,可以让我问到上海的专业人士。答案很有趣,上海还是有很多人力的,还是雇人去关灯开空调比较好。其实我想也是。你有空找我聊天吧。我家的Internet down了一段时间了,不过马上快好了。呵呵,have a nice day!
信仰和工作、家庭会有矛盾吗?
最近我也在看平衡的智慧.开始看到你MSN的名字,我还以为新加坡变了天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