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2号回到上海到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长的“失业期”,才18天,我就快受不了了,巴不得快点上班,哪怕不发工资都行,就是受不了这没有“身份”的日子,看来我还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做不了SOHO。过去也不是没有过不干活的日子,比如当老师时候有寒暑假,从GTSC转到高校的时候中间也有一个月的空档,但是不一样。那时候虽然也没有活可干,可是有“身份”,或者说有这个确据我是属于那个组织的,但现在不一样,虽然有把握,可是Offer没到手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朋友说,“我要是你,我就趁没有工作的日子去西藏。”我现在是明白了,去西藏的前提是有一份稳定的offer,不然去了也没心思。我佩服Hover、Memphis等异类,辞了工作去闯天涯,我做不到,我就算要闯天涯也要个“身份”。
有一个弟兄分享过这样一个事情,他辞职在家的时候要为教会订一部大巴,就打电话给租车公司。电话那头习惯的问,“你哪里的?”他一下子愣住了,是啊,“我哪里的?”。 说公司吗?也不对;说自己名字吗?怪怪的。或许这就是中国大陆人的习惯性思维——你不是你自己,你属于一个组织,我不在乎你是谁,我在乎你属于哪个组织。我也碰到过这种情况,组团、出游,对方都要问“你哪个单位的?”,似乎离开了单位人就不是人了。我特别想到那些被主呼召做全时间的仆人,没有“单位”,恐怕是他们要过的第一道心里关卡,佩服!
以前和没有工作的弟兄聊天,总觉得他们不争气,每天睡到10点多,读经、灵修都不规律,工作时候的属灵纪律似乎在失去工作的同时也失去了。于是就鼓励他们说,神给他们机会可以好好的亲近神,正好用没有工作的日子可以好好的读圣经、好好的服事神。但是自己亲身经历没有工作的日子,虽然才18天,就知道那种没有经历过的劝勉和鼓励是何等的轻飘飘,希望那些被我“鼓励”过的弟兄们可以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