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也可以是,是什么造就热烈的团队会议?是什么造就积极的课堂?
《门徒之道》小组的学习已经开始两月有余,作为组长,我是越带越气馁。一方面,觉得材料太简单,就是经文填空;另一方面,小组一直活跃不起来,七个人的小组,永远只是几个组员在发言,而且讨论问题的答案也似乎一目了然,并不能引起激烈讨论的气氛。偶尔有分歧的问题,似乎只要我一讲就变成了标准答案,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今天交大方向性选修课开课,按照交大教务要求,今天对于选课听了不爽的可以立即换课。我原先选的是《创业管理》,可是当老师开始讲5分钟之后,我就决定打开另一本小说,并用电脑在课堂上开始完成自己的工作。老师讲得很乏味,正如传统的课堂。(希望那位老师不看我的blog)。等到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决定换一门课听听,就到对面教室的《经济道德学》。据说这位老师既不点名也不考试。
本来一听既不点名也不考试,我打算报了名就走,后来想坐下来听一听,因为我的东西放在《创业管理》的教室里面了,也不好意思人家上课的时候进去拿。那一坐感觉就不一样,这门课的内容并不实用(听名字就知道),讲课也没有使用“多种媒体工具”而是仅仅读PPT,而且老师要求还很高,我连玩手机也被他说了几句,可是他的课就让我进行了活跃的思考,而且是顺着他的思路去思考,这完全迥异于我在前面一堂课的做法。我觉得不是因为我没有电脑可以玩,而是因为他的课的内容和我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所以我在拼命的思考如何从圣经立场解释他提出的问题;有的时候他的内容和我的认同是一致的,但是因着前面的冲突,我也会积极的表示赞同。所以这堂课我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了。
所以,两堂课我的参与程度不同,是因为思维的冲突不同。那么小组学习呢?圣经学习呢?我认为从这一点上来看,热烈的小组学习应该是因为经文的价值观和我们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我们要维护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圣灵又不让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在思考,圣灵在和老我争战。如果查经前就没有打算把查到的真理付诸于行动,那自然有了冲突也无所谓——反正又不会当真,这样的查经就只能流于泛泛之谈。
从我的经验来看,小组查经往往变成小组讲道,或者变成少数几人的对话,其他人作壁上观(wallflower),有没有冲突和是不是存有行动的心也是其中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