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约翰壹书1:1~2:17
教会生活本身就应当是能够彰显神的荣耀、神的恩典与慈爱的。教会是神的国在这个地上世界的投影,我们很多人都学过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把一个三维的立体投影在几个二维的平面上,虽然不能完整地体现三维的物体所有属性,但是却可以帮助读图的工人去设计和制作。同样,神国的丰富也投影在我们今生的生活中,那就是基督的教会,教会就好像一块飞地,虽然处在这个世界中,但是完完全全的属乎神而不属乎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不享受教会生活、不尝尽教会生活的丰富和神的心意,那我们将来也会对永恒的生活束手无策。
在教会生活中,有一个词常常被提到,那就是“团契”。这个词如果我们不接触基督教的话,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在和合本圣经中搜索“团契”呢,又搜索不到。很多小组称自己为某某团契,所以我们听到“团契”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以为是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其实团契在中文圣经中的用法是动词,就是“相交”。对应的希腊文词汇是Koinonia ,在和合本圣经中被翻译为“溝通”、“相交”、“共享”(聖經新辭典上冊;299 頁),其最主要表達的含意為“相交”(Communion),故大多數的神學辭典將之譯為“相交”,如証主聖經神學辭典、聖經神學辭彙、主題彙析聖經等等。
约翰壹书是对这个词使用的最频繁也最能表达这个词含义的地方。所以1月份我们一起来查考和分析约翰壹书中对教会生活中“相交”的描述,并对照我们的教会生活带来改变。
一、神家里的相交使喜乐充足(约壹1:1~4)
1章1到4节作者开宗明义的说出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和收信的弟兄姊妹们有团契,“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显然是指的使徒们,但是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才能相交呢?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当时诺斯底主义(异端,《达芬奇密码》就是诺斯底主义的一个表现,不相信道成肉身。)正在流行,甚至有些人、有些教会被这个异端所吸引和迷惑离开了基督的福音。所以这里很重要,相交和团契是在真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基督的真理,就失去了相交的基础,也不可能相交。所以约翰要把这生命之道——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写给收信的教会,好让使徒们和收信的教会有相交和团契的关系。这是教会和其他团体的一个区别,对于其他组织,可能有了共同利益就能合作,但是基督的教会则不能,深入的合作是建立在真理上的共同认识和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约翰虽一再说明他所传的“生命之道”是他所亲自经历过的。但他这样地强调他的经历的目的,并不是要人注意他的经历,而是要人注意他所见证的主。我们在传扬基督之中,有时也需用自己的经历来作证,但若作证的结果只使人佩服自己的成就,过于对基督的仰慕,这见证是完全失败的。在这里约翰指出他作见证的目的有二:
第一,使你们与我们相交(1:3)。“相交”原文即“共同分享”,“合伙经营”,“交谊”等意,也就是团契,意思就是共同分享基督的生命和基督里的一切。“使你们与我们相交”使徒指出他写信的目的,是要受书人与他们“相交”,分享基督的生命。这是信徒相交的合理对象──与同一生命的肢体相交,反而即暗示受书人与那些智慧派的异端不应有任何团契。与使徒和父、主耶稣……相交,是抗拒异端诱惑的能力。常常与主亲密交通,得者生命的供应,或与属主的人交往,便生命长大,自然就有属灵智慧能分辨异端了。既然那些受书人已经领受了约翰所传的道,约翰便在这里向他们说明他传道的目的,是“使你们与我们相交”。这句话应该有双重的意义︰
1. 使徒约翰要使信徒知道,我们虽然自己已经因领受了生命之道,而在那生命之团契中一同分享基督的生命,我们却有责任把这生命之道传给别人(像使徒那样),使更多人与我们同在这生命的团契之中。
2. 使徒约翰要使信徒知道,我们既然有分于基督的生命,就该常与基督和属基督的人有团契交通。使徒虽然不跟受书人在一起,还是要藉书信,把主所给他的信息传给他们,好跟他们在主里分享他所领受的。
第二,使我们的喜乐充足(1:4)—— 使徒约翰写本书第二个目的是“使你们的喜乐充足”。因罪恶是痛苦的根源,使徒将生命之道传给受书人,使他们既脱离罪恶的缠累,一同有分于基督的生命,在基督里得着满足,就可以有喜乐的生活。所以说他所传所写的,是使人的喜乐满足。另一方面,基督徒若跌倒犯罪,或误入异端邪途,便失去喜乐。使徒的信息使他们重新与神恢复交通。所以真理的信息是使人“喜乐充足”的。在这里我们注意下列的要训︰
1. 神既藉使徒传这信息,可见神喜欢我们彼此相交,一同分享主的信息,这样必使我们更亲近神,而更有力量抗拒异端和罪恶。
2. 使徒一心求使受书的人喜乐充足。这正是相交的重要态度。我们要存心凡事求别人的益处和壴乐,不是只求自己的喜欢,这样才能跟别人交通。
3. 高举“生命之道”──基督,这是相交的要诀。高举人和人的主张,却必然引起争论。
4. 我们若与众弟兄姊妹同在基督里分享属天恩典,必互相激发感恩的心,又因发现神在别人身上的恩典而喜乐充足。真正喜乐充足的人,都是能以别人的事为乐,又以神的事为乐的人。
我们要注意第3~4节:圣徒团契的基础是a. 生命之道;b. 与神相交,而团契的必然结果是喜乐的生命。如果团契当中没有与神的相交,而只是人的活动、团体的生活,这样的团契只能是短暂的火热,不会有长久的喜乐。
二、罪拦阻我们相交(约壹1:5~10)
再接下来从5节到10节,约翰进一步解释神的本质——光明。我们一起读一遍5~10节。约翰既然讲了他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要收信人与神相交并且彼此相交,那么就要从神的本性引出相交的条件。圣徒之间要相交,我刚才说了,第一要在真理的道上,第二每个人要与神相交,那么怎样与神相交呢?这就牵涉到神的本质——他是圣洁,他是光明。所以你要与神相交,必然的结果是你要行在光明当中,对不对?但是,很多的人既想和神相交,又不愿意作出太大的改变,所以就做假的基督徒,或者被谎言所欺骗不愿意付出代价跟随基督。在5~10节,约翰提出三种与神相交的障碍:
第一, 就是以为我们在黑暗里行,仍然可以与神相交,这是第6节。有的人说,我是基督徒,我是信神的,但是这只是信仰而已,我的行为还是在做犯罪的事情,做与圣经不符的事情。在这些人看来,信仰是精神世界的东西,和我的现实生活是不相干的。约翰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说谎。因为神既然是光,与神同行的人必然行在光里,换句话说神既然是圣洁,与他相交的人也需要圣洁。进一步的在2章4节,一起读一下,如果是认识神(也就是与神建立关系),就要遵行神的诫命,否则就是在说谎。第七节说,我们只有行在光明中,才能与神同行,才能彼此团契。如果我们各自过着犯罪的生活,没有办法团契,因为人和人一相碰,矛盾就出来了。所以拦阻我们与神相交的第一个谎言,就是在黑暗里行仍然可以与神相交。
第二, 就是坚持说自己没有犯罪的谬论,也就是第二个谎言,明明在黑暗里行却硬说自己在光明中。有的基督徒否认自己犯罪,不愿意接受自己犯罪的事实。今天我也常常听见基督徒说,“我过去比较懒,没有来聚会。”、“我一段时间软弱了。”、“我是不得已的”等等,为自己犯罪而开脱。其实弟兄姊妹,你不承认自己犯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若承认自己犯罪,按照9节的应许,支取耶稣的宝血就可以洗净自己的罪,就能重新与神相交,对不对?如果你自欺,明明犯罪却为了面子嘴硬,以“性格问题”、“最近软弱”来为自己掩护,结果你仍然带着罪,和神之间的相交依然被阻隔。所以约翰说这是自欺,欺骗自己最后受害的就是自己。所以相比一下,承认自己的罪,虽然可能会没有面子,但是却因为神的信实和公义,借着耶稣基督的宝血而被赦免,重新与神相交;不承认自己的罪,面子上好受一点,但是却要承担与神隔绝的代价。你看看哪个核算?约翰壹书一章九节,这是我们的119,盼望每个神的儿女都在神面前和人面前作谦卑诚实的人,不要自欺。
第三, 10节说到第三个谎言,就是自己从来没有犯过罪。这是第三个谎言,这个谎言的结果就是把神当作说谎的,因为圣经多次晓谕我们人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有一些人,今天也有,喜欢基督教的爱,喜欢基督徒的可爱,但是却不认为自己是罪人,看不到人对神的背叛,把基督教当作一种文化来研究。今天的新世纪(New Age)、成功神学、三自的“因爱称义”的理论都是这样的论调,我们也要警惕。
1章5节到10节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神是光(圣洁),要和神相交,自己必须圣洁。人为了欺骗自己制造了一些谎言,好让自己舒服,但其实受损失的是自己。既然每个人都犯了罪、信主以后也会继续犯罪,神又要我们圣洁,我们怎么办呢?约翰在2章1到6节进一步揭露1章9节的真理
三、行在光明中的三个测验(约壹2:1~17)
2章1节,约翰进一步的阐述,他的期望是我们不要犯罪,不要停留在罪的生活里面。很多不信主的朋友最难以理解的就是基督徒犯罪后可以去认罪,那岂不是很便宜?这样的观点我听到过很多次了,但是他们不明白一个重生的生命必然有圣灵的内住,而真理的圣灵会不断地提醒我们、也让我们体会到犯罪的痛苦。做同样的事情,没有信主之前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信主之后心里就会难过,就知道不对,而且在罪里面和神隔阂会痛苦,因为你里面有神的灵。有一篇文章说到现在道德水平的下降,是一个美国的中国弟兄写的,他观察20年来去美国留学的中国人,他说80后的特点,一个词就是:纠结。一方面道德感低下,受世俗价值观冲击,一方面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好感,对基督教的服务奉献精神认同;而90后的特点,一个词就是:享乐。道德感低到连挣扎都没有,反正一切就是以娱乐自己为主,连忧自己都没有,就更别提忧国忧民了,很多年轻人到美国以后婚前同居、他的父母反而很支持或者至少不管,这是上一代人很难理解的,但是正是这样对罪麻木的人,成为基督徒以后就感觉到不对,要分开来住。这就是圣灵的工作。
虽然神期望我们与他相交、不再犯罪,但是犯罪怎么办呢?神是极其有怜悯的,他知道我们做不到,他就给我们预备中保,那就是2章2节所说的耶稣基督,为使徒、为收信的弟兄姊妹,也是为所有神的选民。(普天下人不等于所有人,这是另一个议题,上次讨论过的,翻译上“普天下人”和3:16的世人原文是同一词。)从第三节到第二章的末尾,约翰提出了试验是否行在光明中的几个标志:
第一, 遵守主的命令,被看作是行在光中的第一次测验。这是从上文:“我们若说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1:6)的意思引申出来。说而不行,就是在黑暗里。这样,人如果在光明中,当然就是切实遵行主的命令的了。3章4节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也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一起读),犯罪就是违背主的命令(也就是律法),所以要行在光明中,就要遵行神的命令。
第二, 亲爱弟兄(2:7-11)在光明中的第二项测验,是从肢体的关系方面求证。基督徒的属灵情形必须在教会的公共关系中受过考验才靠得住。如果有人自以为行在光中,却不能跟弟兄彼此相爱,就是对于基督所赐给教会的相爱命令并不能遵守,这样的人,很可能只是自以为行在光中,其实还在黑暗里。所以是否爱弟兄,是我们是否行在光中的测验。(一起读10节到11节)。有爱心的基督徒与没有爱心的基督徒,最明显的分别是:有爱心的信徒“凡事都不亏欠人”,且“常以为亏欠”(罗13:8);他们不会去怪别人轻看自己,没有顾念自己的困难……而是想到自己没有体会别人的艰难,没有尽力扶助需要的人,没有帮助主的工作,而“常以为亏欠”。这种基督徒“没有绊跌的缘由”,不论是被人绊跌或叫人绊跌,都没有推卸责任的借口。但那些没有爱心的人,刚刚相反;他们怨天尤人,不省察自己,反而把自己的失败都归罪于人。这种人必然“恨”弟兄,而落在黑暗里。所以使徒紧接着说:“惟独恨弟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2:11下)。
第三, 不要爱世界(2:15-17)。为甚么许多基督徒冷淡退后,没有力量爱主?因为贪爱世界。主那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蚕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那么什么是爱世界呢?约翰举了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肉体的情欲——肉体的享受、眼目的情欲——心理的享受、今生的骄傲——夸耀,这三样是世界的情欲的代表,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而是我们要知足,也要看到这些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是与我们的永恒相关的。就好像我们出差,出差的时候住的酒店比家里舒服方便,但是这是暂时的,你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里。你不会说因为酒店很舒服我就在酒店里买家具搞装修,我们享受酒店的服务这是应得的,但是你知道你有更重要的目的是完成单位的任务,酒店的舒适目的是为了帮你完成单位的任务,而不是叫你去住酒店。当然,也有这样的员工出差第一考虑酒店是不是最贵最好的,而不是考虑是不是离开会办事的地方方便与否,这样的员工是不忠心的,本末倒置了;同样基督徒如果以世界为乐,不考虑神的呼召,或将跟随基督看作是次要的、没办法没事做才去,这也是不忠心、本末倒置。
总结一下,我们看到约翰希望我们彼此相交,彼此相交的前提是认识真理并与神相交。与神相交的唯一拦阻是罪,有三个谎言欺骗我们使我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神给我们预备了中保使我们能够除去罪的拦阻与神相交,而且中保不是一次的,而是随时的;不单为你我,也为世人。约翰也提到三个测验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是不是行在光明中:遵行神的旨意、彼此相爱和不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