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加福音14章25~35节
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那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他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式。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在上一个主日的信息里,我和各位弟兄姊妹分享的是一个大筵席的比喻。每一个耶稣的比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属灵含义,也对我们的信仰很有关系。我想提醒大家,耶稣之所以用比喻来讲解这些道理,是因为耶稣觉得这个真理实在太重要了,我们必须要明白它、应用它,所以耶稣才用比喻来讲给听众听。所以我们读这些比喻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耶稣的苦心和目的,并且将之应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上一个主日的信息里面我和弟兄姊妹分享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救恩是免费的,然而接受救恩需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我们犯罪的、老旧的生命。基督徒的很多挣扎就来自老我生命和新造生命之间的冲突,耶稣在接下去的这段经文里就进一步的讲到这个冲突。
我把耶稣的这一段信息分成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25节到27节,25节一开头说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不是很多,而是“极多”,说明当时耶稣的跟随者(粉丝)恐怕是多的不得了的。对于一个领袖来说,有那么多的人跟随实在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但是耶稣却转过身来对这些粉丝说,跟随我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自己。所以25节到27节,耶稣告诉跟随他的人,要跟随耶稣就要舍己。第二个部分,28节到33节根据“需要舍己”这个对门徒的要求进一步的对跟随者提出挑战:你到底想好了没有,你要好好地估量自己是不是愿意付这个代价来跟随耶稣。第三个部分,是34到35节,耶稣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没有计算好代价,开了头却走不到底,那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最后还是被丢在外面。
从这个教导来说,我们可以首先认识一件事情,耶稣并不因为人多而欣喜,相反,他在跟随者众多的时候反而警告他们要想清楚其中的代价。在耶稣的价值观里,他并不单单看重跟随的人数,他更看重跟随的人是不是了解他在跟随什么。对我们的提醒是,当我们在讲我们是基督徒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基督徒并不是星期天去教会的人,基督徒是以耶稣为主,以神为中心的人。我们可能在刚刚认识主的时候,是被别的基督徒、被教会的活动、被人的爱吸引,但是当我们说自己是基督徒的时候,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应该明白这是完全的顺服和委身。
当然,我也要提醒,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一些基督徒认为,教会的人数完全不重要,只要我们追求主、生活圣洁、彼此相爱就可以了,这也是不合神心意的。耶稣不看重人数并不是说我们就不传福音,我们应当努力传福音、努力栽培信徒、努力过圣洁的生活——过分的强调某一点则不是完整的真理应用。
一、舍己
首先,我们来看耶稣这一段教导的中心——门徒的代价就是舍己。
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随后,耶稣说,“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1. 信徒即门徒
有一些基督徒认为,这段话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因为这里是讲到对“门徒”的要求,而自己不是门徒,只是一个信徒。这些人认为,信徒和门徒是两类不同的基督徒。信徒是一切蒙恩得救、死后上天堂的人(即所谓基督徒),门徒则是基督徒或信徒当中一部分特殊的、追求生命长进、委身于基督的人。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圣经当中,指一个跟从耶稣的人,用得最频繁的词就是“门徒”(共262次)。新约中有一段关键性的经文,将门徒的定义域清楚无疑地表明出来了。这段经文就是主的大使命(太28:18-20)。这段经文包括如下三个相关的要点:
· 第一、“万民”指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人,决不只限于犹太人。
· 第二、“直到世界的末了”指基督再来。可见,大使命的有效时期是从主耶稣升天到基督再来的整个时期,决不是指基督再来之后的千禧年。
· 第三、“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主耶稣)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里两次出现的“他们”,指的是“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中的门徒。由此可见,门徒就是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并遵守耶稣的一切教训的人。由此可见,上述真门徒的条件是基本而普遍性的,因此决不限于基督教会中的某一部分人,而适于一切信仰耶稣的人。
根据以上三个理由,门徒的范围涵盖了全世界所有种族和国籍以及整个救恩时代一切信仰耶稣的人,门徒的条件是基本而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结论是:门徒是一切信仰耶稣的人。下面来看“基督徒”。
接下来让我们来考察“信徒”。新约既强调对耶稣的信仰或信心,那么基督徒之称为“信徒”,应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事实上,虽然新约作者常强调“信”,但较少以“信徒”来称谓基督徒,仅有数例而已(使徒行传4:32;10:45;19:18;提摩太前书4:3,12);多作为修饰词,而并非称谓(徒 2:44;15:5;18:27)。从上述仅有的数例“信徒”称谓的经文和上下文,并结合全部新约的背景来看,“信”不仅意味着一种思想倾向,而且要求一个人对耶稣基督完全的委身。“信徒”这个词是从信心的角度来称呼基督徒,所以,从定义的角度,我们应该说:信徒=基督徒=门徒=圣徒(連哥林多教會這麼爛的教會,保羅也稱他們叫“聖徒”)。不同的是,信徒从信心的角度,门徒从行为的角度,基督徒是从非信徒的角度,圣徒是从成圣的角度,就像我们在公司里,可能被称为员工、下属、工程师等不同的角度来的称呼。
2. 做门徒的代价就是舍己
在讲述“舍己”这个话题的时候,耶稣用的是一个递进的方法。什么是舍己?他说,舍己就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主耶稣说了这句话,是一个很厉害的条件。人如果不预备到一个地步,就是说,是绝对地向着主的话,就没有法子作主的门徒。我在这里把这其中“爱我”的两个字拿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在这里有一个标准,在这里有一个要求——神这一个要求太大,太难,标准太高。在这段话里你看见主说什么?人如果爱我不胜过……。“爱”原文里是“恨” ——如果不为着主恨自己的人——父母,妻子,弟兄,姐妹,就不配作我的门徒。这些人是人中最亲爱的人,骨肉至亲。但是主的要求是说,你要爱主,因着爱主的缘故,你对于你所爱的人要有一个态度,要从亲爱的感情里出来,爱主超过自己原先所爱的。神并不是要我们不爱他们,神要我们更爱神。
有不孝之子可以不爱他的父母;有不负责任的父母可以不爱自己的子女;也有的人爱自己的父母子女胜过爱自己,但是主的要求是彻底的、完全的,那就是爱他胜过一切,神是你生命主权的中心,神也是你心里最高的渴慕。如果他还不是,那么你要思量,你愿不愿意让他做到这个座位上。
有些弟兄姊妹说,我愿意,但是我做不到。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我告诉你两点。
第一,当你说“我愿意”的时候,你是否真的愿意?当你说“我愿意”的时候,神就拿具体的事情来试炼你,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有一个笑话,一个小伙子写信给他的女朋友说,“亲爱的,为了你,我准备奋不顾身地横渡大洋,毫不犹豫地跳进深渊;为了见到你,我要克服任何困难……星期天我准时到你那里去,如果天不下雨的话。”你对神,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心态呢?
第二,神的要求,神一定会来满足。神不会命令一个三岁的孩子来挑一百斤的担子。神既然有这个命令,有这一个要求,神就给他的儿女力量能答应这一个要求。凡是神在你里面叫你有所要的,神就做工在你里面,叫你有一个“要”,有一个羡慕(desire)。神会在你身上,或者在你的环境里,或者在各样事情上来替你预备,来操练和准备你达到神的目的。这是有经历的人说的话。我再说,凡神在你里面发起的羡慕,神就必定成全。
3. 舍己的表现就是背十字架跟随主
什么是背十字架?有一个凶悍的老板是不是十字架?有一个不信主的丈夫是不是十字架?身上有一个疾病是不是十字架?以上答案我认为统统不对。保罗身上有一个疾病,我们不晓得是什么疾病,但保罗从来不说那是十字架,保罗说那是一根刺,他常常为这根刺祷告主医治他,主却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什么是十字架?耶稣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没有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句话显然是留在以后给大家明白的。耶稣本不用死在十字架上,他也不用下来到我们中间,十字架的刑罚对耶稣来说,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顺服神的救恩计划,这是神的计划。路加福音22:42,耶稣在被捕前的最后祷告说“父阿,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从这个祷告中可见,受刑罚并非耶稣所愿,而是成就神的意思。他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
十字架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然而当这个词用到我们基督徒身上的时候,我们要定睛仰望为做我们榜样和先锋的主耶稣,十字架就是“不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神的意思”。
一个乖谬的老板不是你的十字架,然而当你因为主的命令和对主的爱,甘心顺服,放弃自己的叛逆和主张,这就是背起了自己的十字架,大家明白吗?十字架是放弃自己,甘心顺服;十字架是为了主的缘故甘愿舍弃、甘愿吃亏、甘愿放下。
十字架并不等同于受苦,虽然背十字架要受苦,但是受苦并非都是背十字架。世人在他们的私欲里有受苦,信徒在老旧人里面照样有受苦;而背十字架却不仅仅有苦,还有从主来的安慰、喜乐和平安。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属于你的十字架没有背起来?没有背起十字架,就不是在跟随主,也不是在作主的门徒。没有背起十字架,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在旷野打转。
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是我们没有背起的十字架。对于有些基督徒来说,十分之一奉献是没有背起的十字架;对于有些基督徒来说,放弃睡懒觉而每天读经祷告是没有背起的十字架;对于有些基督徒,单单等候主内的人生伴侣是他所背起的十字架;对于有些基督徒,为了让离教会远的弟兄姊妹不至于软弱不来教会,每周日早上开车去载人来教会,这也是背十字架;还有的基督徒,很爱惜自己的家和装修,却为了主,甘心接待教会在他家里聚会,这也是背起十字架。背十字架绝不是受苦,受苦是因为肉体的生命不喜欢,但是若真的背起来了,你会体会到耶稣所说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我的轭是容易负的。神给你的喜乐与满足可以胜过老我的感觉。
所以弟兄姊妹,背十字架,就是放弃自己的喜好与主张,而为了主的缘故,按照他的心意做。这是耶稣对门徒的要求,也是对你,对我,对在座每一个基督徒的要求。你有什么应该背的十字架没有背起来?你是不是在原地踏步,基督徒的生命几年来都没有变化?你要悔改,并且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
二、计算代价
随后,主告诉门徒,在跟随他以前,要计算代价,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底。
这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行,就不要信主了呢?
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拿什么去计算代价呢?如果基督徒的成圣就是我们要盖的楼、要打的仗,我们拿什么资金、拿什么军队去达到这个目标呢?没有,我们没有一分钱,也没有一个兵,如果靠着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必定烂尾的楼、一场必败的仗。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罪人,生活在一个罪掌权的世界中,我们没有什么本钱可以去达到神的目标。所以耶稣叫我们计算花费和军力的时候,耶稣在问我们要信心,耶稣绝不是说,你做不到就别来跟随我。彼得说得好,“在你有永生之道,我还跟从谁呢?”,这不是货比三家,耶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生命,若不通过他,就只有永远的灭亡。但是在通过他之前,我们是否真的信靠他?是否有信心相信神的应许一句也不落空?神既然命令我们、希望我们这样做,神就一定自己在我们身上做工,让愿意的人靠神都能得胜。
所以这个比喻当中,耶稣在讲一个常识,就是在做一个决定前,我们要计算成本,对不对?但是我们的成本是什么呢?是神给我们的能力、恩典和应许。也是再一次的在神面前求信心。
三、盐不能失味
有没有开了工,却没有走到底的呢?当然有,我们若靠自己的能力来达到神的要求,就是倒毙旷野的人;我们若对神的话和神的命令置若罔闻,则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耶稣形容这些人是“盐失了味”。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近东的盐杂质很多,如果氯化钠分解了,剩下的就是杂质、石块,只能丢弃。名义上的基督徒如果没有基督的味道,那就是杂质、石块。
所以我们要时常问自己,我的身上有没有基督的味道?没有基督味道的基督徒,当然在自己的社区、公司、亲友当中不能成为基督的见证,就像没有盐味的盐一样,起不到应当起的作用。
什么样的基督徒会没有基督的味道呢?就是前面耶稣所说的,没有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的人。背起十字架,是神操练我们生命所用的方法,也是成圣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可能不背十字架就轻轻松松的成为有基督味道的人。
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段经文,同时问自己,
· 我是否爱主超过一切?
· 我有没有真正背起十字架跟随主?
· 我是不是有信心相信神为我的信心道路负责,并努力摆上,把结果交托给神?
· 我身上有没有基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