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教会里的家庭请我和另外一对神学生夫妻去吃饭,说是要感谢我们在教会里的服事。——不要误会,他们既非教会的长老,也不是执事,只是参加了我们教导的主日学课程,同时也是现在主日学课程的老师。
吃饭的时候,我们就聊起了现在的事奉。我问弟兄,“教一堂圣经课,你需要备课几个小时?”
“我也不清楚,我还记得你教如何带领查经时说要备课至少六个小时,我发现我六个小时远远不够。”
我吃了一惊,“那你是怎么准备的呢?”
“XX弟兄给我唐崇荣牧师的雅各书解经录音,我每天听,听了两遍,加起来有几十个小时吧。然后再把雅各书读了三遍,然后再看解经书和注释本圣经,每天早上看,晚上也看。一堂课要备课十几个小时。结果还是说错话。”
他所说的“说错话”,是指今天上课时他的开场白说错了,表达不确切。
“他今天一回来就说自己主日学说错话了,说了七八遍。”他妻子补充说。
我想起另一位弟兄教《使徒信经》主日学的时候,虽然是用第三千禧年的视频课程,但是也告诉我他每堂课都要备课十多个小时。
国内教会一位负责用电子邮件发周报的肢体,为了让每个收邮件的人都能够很好的看到周报的排版,不厌其烦的在几个主要邮箱供应商都注册了帐号,反复测试自己的周报模板是不是能被所有的邮箱正确显示出来,还不断的设计新模板好让周报更清楚、更一目了然。
我很感动,我觉得这些可爱的弟兄姊妹在对待神话语的敬畏上,在对待事奉的尊重上,在心态的谦卑和神面前的战兢上,远远胜过我。因为掌握太多工具、看过太多书、也有太多的机会事奉,撇开效率不言,我对待事奉的态度远远不如这些可爱的弟兄们认真。他们虽然常常谦卑说自己没有受过神学训练,不如你们云云,但是保罗却说,“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我常常反思,觉得自己过去事奉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拔苗助长”,因为教会有缺乏,就通过动员也好、给人负罪感也好、用压力也好、蛊惑也好,让人来服事。当然,那时候我也不是全职事奉,的确力有不逮,除了动员别人也没有办法。但是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事奉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不得不去承担的重担,即便承担不了也不敢说出来。结果就是一些没有恩赐和呼召的同工对事奉不那么重视,因为本来就不是自己的热情和负担所在。相比较而言,这里的教会由于有全职传道人,教会有圣职按着恩赐搭配事奉,对教导、讲台和领袖事奉要求很高,所以弟兄姊妹反而看事奉为宝贵、用心对付,“恐惧战兢”。我以前的“诡计”,就是降低事奉的要求,以为这样会让更多的人来服事,其实给圣工带来亏损,让人轻看神的工作。
你终于认识到了,感谢神
回来以后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