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状态”(Intermediate State)是一个神学名词,尝试回答“人死后灵魂往哪里去”的问题。是立即上天堂/下地狱,还是“沉睡”等候复活?从很多所谓“濒死体验”的记录来看,大多都是到了一个光明的地方,或是遇见耶稣,姑且不论这种体验是否客观真实,人的死后到底立即去哪里,本来对我不是问题(也从未想过),一被问起来还真觉得是个问题。
复习的时候有点被绕进去了。
丢开天主教的“炼狱说”不管,新教里有两种观点:“居间状态”和“无居间状态”。
“居间状态”的观念来自旧约的“阴间”,反居间状态的一方认为主张“居间状态”的神学家是“改革不彻底”的产物:即修改了“炼狱观”。
非改革宗的“居间状态”认为:
- 死去的人都下到阴间(underworld);
- 阴间被分为两个部分:sheol和hades。义人所居住的,也就是犹太人所说的“亚伯拉罕的怀里”或是新约中所说的“乐园”。
- 根据这个观点,旧约圣徒死后留在阴间直到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在基督死后,他下到阴间(underworld)(彼前3:18),“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并将信徒从地下带至天堂(“掳掠了仇敌”)。
- 根据这个观点,耶稣升天之后,新约时代开始人死后灵魂直接进入天堂或地狱,身体等候复活。但是天堂或地狱不等同于“乐园”(亚伯拉罕的怀里)。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谁把这些东西拼一块儿的?
改革宗(和信义宗)的“居间状态”认为:
- 无论是在新约还是旧约时期,人死后都立即去到天堂或是地狱;
- “乐园”和“亚伯拉罕的怀里”等同于天堂,它们不是阴间的一部分;
- 阴间(hades)是与天堂(亚伯拉罕的怀里、乐园)对立的,相当于地狱。有的时候圣经里用阴间只是表明坟墓并不是特指地狱。
- 阴间(sheol)可能指三种不同的地方:(1) 惩罚恶人的地方,即地狱;(2)死亡的状态(即灵肉分离的情形);(3)坟墓,也是泛指死亡。
这个比较合理,至少有经文支持(林后12:2, 4;路16:22-26),次序也很通顺。
还有一种“无居间状态”论,主张死了就是死了,啥都没了,丫也自称是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