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弟兄贈送我一本《嵐吟》,愛不釋手,放在常用書的那一格書架上。
一日早晨起來,便給謝慕溪唱這些爸爸喜歡的,專屬於某一個時代的歌。
記得那個時候,但凡是出名一點的粵語歌曲,無不帶著林夕、雷頌德、鮑比達、花比傲這些幕後人員的名字。以至於我後來聽説閙運會的幾首俗不可耐的歌居然是出自林夕的手,差點暈過去。這統戰工作也太露骨了一點了吧。抑或,他是故意想調侃閙運?
這兩天突然又注意上了潘越云,因爲《光陰的故事》裏的背景音樂一直是這一首《浮生千山路》。雖不知詞曲作者是誰,但我想今天的流行音樂圈裏,我是再也沒見過那個時代作詞的痕跡:
[audio:20090330-1.wma](点击可播放)
浮生千山路
作詞:陳幸蕙 作曲:陳志遠
小溪春深處,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長溝流月去,煙樹滿晴川,
獨立人無語,驀然回首,
紅塵猶有未歸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涼淨風恬,人間依舊,
細數浮生千萬緒。春遲遲,燕子天涯,
草萋萋,少年人老,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除了民歌之外,另一種適合大家一起唱的,是七十年代的“愛國歌曲”。據説馬英九就職的那天,就放了很多類似于《四海都有中國人》之類的愛國歌曲。這裡所引用的《成功嶺上》也是這一類的歌曲。恐怕在今天在台澎金馬,除了部隊裏,也不會有人聚在一起唱這種歌了。比如這首《英勇的戰士》:
[audio:20090330-2.mp3](点击可播放)
英勇的戰士
劉英傑 詞 蔡伯武 曲
———————————————————————-
邁開雄健的步代,擺動粗壯的臂膀,
我們是英勇的革命戰士,齊為反共大業奔忙。
精忠貫日月,勁節厲冰霜,
力能憾山岳,才足安家邦,
前進大步前進,前進大步前進,
走向群眾,走向戰場,
前進大步前進,前進大步前進,
走向革命最需要的地方。
同時喜歡這兩种style的音樂的人,恐怕不多。如果有的話,我還真想找個機會到郊外去,咱們痛痛快快地唱一唱。
突然想起高二的時候,團支書(一般都是美麗大方的女同學)在班會上給大家朗讀徐志摩。當時的我在下面笑話她矯情,當時的我胸懷或者是計算機工程師,或者是天文學家,或者是革命軍人的偉大志向,對於這些小兒女的惺惺作態不屑一顧。沒想到事隔十多年,我的矯情比之當年的團支書,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盏花~~~~~~
原本下午很困,看了这篇文章整个热血起来!
办完了eco-party后,还苦于找无下次轰趴的主题。
校园民歌!这不是我大学唱了四年,又熟悉又热爱的事物吗?
不知道台湾的校园民歌时期对大陆当时的大学生有多少的影响?对台湾目前三十五岁到四十五这一代的人,那是他们青春的回忆。当我念大学时,听校园民歌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是因为登山社的缘故,我们一上山,就把歌本里面的歌一遍又一遍的传唱着。
至于军歌,又是我另一个时期的回忆了,每次带队,都是精神答数,军歌的交叉带着我的阿兵歌喊着唱着。
精神答数~~ 雄壮!威武!严肃!刚直!安静!坚强!迅速!确实!沉着!忍耐!机警!勇敢!
邁開雄健的步伐~~预备,起!
你现在越来越矫情啦,不会是因为做奶爸的缘故吧?可不要在讲台上矫情就好,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