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可作两种解释,“有关未来中国的梦”或是“想象中的中国”,前者还可以再分为“个人在中国的未来”(就像通常意义下的“美国梦”一样),和“中国的未来”(例如将“红旗插上白宫”或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类的)。同样是个“中国梦”,放在不同的语境下就会有不同理解。不过我想说的是很多西方基督徒的“中国梦”,也就是一些西方基督徒出于好意、根据拼凑出来的消息而勾勒出来的“中国教会”。
西方人做“中国梦”古已有之。当中国丝绸输入希腊和罗马时,当时的民众对中国就甚为向往。一些从未去过中国历史学家或是地理学家根据一些商人的美好描述(或是卖东西时的自吹自擂、大力吆喝,如同我国卖丹药的吹嘘“蓬莱仙岛”一样)在他们留下的文字里写下商人们对中国(sere)的美好描述:“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们把货物放在旷野中,购货的人,在卖主不在时来取货,这种经营方式是很著名的。”(《他者的中国梦开端》)《马可波罗游记》更是盛赞了中国文明,将苏杭写的天上少有、地上无双——事实上很多人怀疑马可波罗这哥们压根没去过中国,因为他的书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内容,中国史料中也没有有关此人的记载(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他的书中整合了欧洲有关中国的传说(例如,中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由信仰基督教的君主统治),与其说是描述了中国,不如说是描述了一个西方人梦想中的中国。如果他写的是蒙古人如何横征暴敛,汉人生不如死,估计他的游记没什么人会买。换位思考一下,假设没有互联网、信息极不流通,有人今天写一本拉美某独裁小国风土人情的书,估计没什么人会去买;但如果有人写一本拉美某大国是一些华人捣鼓出来的民主政体,而且国富民强,政府效率远胜北京,行人路不拾遗,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估计此书会立即洛阳纸贵。《马可波罗游记》当时的走红我猜测就是讨了这个巧。
《国家历史》杂志的文章《一个孩子梦破之后》描述了马戛尔尼访华如何使在西方越吹越离谱的“中国梦”如何破灭,甚至迅速走向了轻视、藐视乃至敌视的反面。甚至被视为五毛媒体的人民网所做的《永远的误读》这个专题也不算太离谱。当信息开始流通、当越来越多的人去到中国时,那个被以讹传讹的中国就消失了,而且“那恨她的心比先前爱她的心更甚”。
幻想一般是由于信息不流通或是有意被闭塞所致,有的时候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因而对一个了解不多的国度产生幻想,今天的中国人对美国、对民国(我并不是说民主体制不好,而是说里面有幻想),20年代的知识分子对苏联大多都是这样。
很多西方的基督徒一样有一个幻想的“中国教会”,根据八、九十年代去中国的宣教士带回来的信息和一些开展中国事工的机构所提供的信息所勾勒出来。当然这些宣教士和机构都是非常热心的为中国摆上很多,包括资源、时间、经历乃至生命。但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筹款和获得人力、祷告和合作支持是分享的目的,所选择的资料自然更多的体现中国事工的机会,中国基督徒的火热、中国教会的饥渴。广大禾场、灵魂渴慕福音、传三个福音就有一个人信主、一个人信主就会带全村人信主这样的故事(当然一定有)就被放大和带来遐想,这些被加工过的遐想在经过社交媒体传播出来,就形成有关中国教会的各种Myth。我听过的版本包括:
- 中国有一亿多的基督徒(社科院蓝皮书的两千三百万基本无人理会)
- 中南海有很多高级领导是基督徒(我对这个最无语)
- 中国教会非常火热,神迹奇事到处伴随(是,但现在不是普遍现象)
- 中国教会正竭力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在我所在的圈子,教会对这个议题很冷淡)
- 地方党政领导支持教会发展,改善地方道德(这样的见证我听过好几个版本,但是都没有具体的地名)
- 很多地区因为教会传福音的火热,犯罪率为零(也是没有地名,唯一一个有地名的是云南福贡,但是福贡县法院的网站……一看便知)
- ……
我遇到一些神学院的同学,对中国一腔热情(或是对中国没啥热情,但是对美国基督教现状充满批判),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教会就是这样的:很有宣教热情、大有神迹奇事、信徒渴慕神的话语、在逼迫下迅速发展、愿为信仰受苦,等等。甚至认为美国基督教已死、美国教会应该向中国教会学习(千万别!)。我只能说,你们所描述的中国教会的确应该是我们要去建立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教会(不只是中国),但不是现实的中国教会。
我担心的是,或许将来有一天“中国梦”破灭,“那恨她的心比先前爱她的心更甚”。
中国教会正竭力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
我所在的圈子十之八九都会谈到这个
唔,看来我们有些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