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C-North,2014-1-25)
我们所在的地方叫Lake County,湖郡,湖郡的郡府所在地是Waukegan,Waukegan旁边有一个小镇叫Zion,过了Zion就是另一个州威斯康星了。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人知道,Zion锡安这个地方在基督教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它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二十世纪美国的乌托邦,因为在美国第二次大复兴时期,一群基督徒在传道人John Alexander Dowie的带领下于1900年买下此地,立志要在这里共同生活、工作、建立社区,等候基督再来,他们相信基督一千年后就要来,所以租地都是租一千年。但是很遗憾的,这个社区不到十年就瓦解了,领导人的失败、继任者的独断专行、教会教义的混乱、基督徒之间的冲突矛盾……各种不同的原因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毁灭了他们起初的梦想。
为什么人总是失败,共产主义、太平天国乃至真正基督徒(Zion)想要建立地上天国的的努力也都归于失败?
很多人将圣经看作是一系列的道德故事,每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里面的人物怎么做错,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你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这样讲?参孙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彼得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亚拿尼亚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大卫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等等
但圣经不仅仅是这样的。
虽然有很多好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教训值得我们警惕,但圣经最最要紧、最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一个完整的宏大故事告诉我们,这个宏大的故事就是人怎样堕落,和人怎样可以得着恢复。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小情节、每一个人物都服务于这个宏大叙事的。
在前面的环节里,我们回顾了神创造的美好:世界在神眼中看来不是恶的,而是甚好的;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而造,具有尊贵的身份;婚姻是神为人亲自设计的,在婚姻中神体现了他对合一、平等又有不同分工角色的期望。但是今天我们的世界、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与尊重、婚姻里的失败、乃至我们基督徒想要构建的美好社会都与神原本的心意相去甚远。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我们会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始祖犯了罪。可是始祖犯罪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一个比方说,好像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整个日本就投了降,始祖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他们的犯罪代表了所有人的犯罪。这个比方有合理的地方,可是有人会说,这不公平,日本也有和平主义者,也有反战主义者,你说全日本都是战犯这不合理,所以你说我们都是罪人,这也不合理。
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比喻,但人的境况超过这个比喻,那就是不但亚当夏娃犯了罪,而且正如保罗在新约圣经的罗马书中所说,“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不是罪被一人所犯,而是入了世界),每个人都犯了罪,每个人都亏缺了神的荣耀,每个人都违背神的命令,每个人都在这世界的败坏中有份。
这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要从创世纪2章神的第一条诫命、第一个律法开始。透过这段经文,我们将看到罪怎样带来完全的败坏和堕落,这种败坏和堕落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中,也体现在我们的关系和我们的心灵里。
一、罪的本质是以自己为神(3:1-5)
1. 罪的表现是违背律法: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约叁4:7)
这是约翰对“犯罪”这个词所下的一个定义,“律法”是什么呢?在这里指的是神在圣经中所启示的,他对人的心意。所以我们说亚当和夏娃犯罪,我们是在说他们违背了神所颁布、所明确赐给他们的律法,而且这律法只有一条,就是在2:16-17:“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是神给亚当和夏娃颁布的只有一条的《刑法典》。我离开家去图书馆写作业之前,有时候会对我的儿子说,“爸爸去图书馆了,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把自己的名字在黑板上再写一遍,好好弹琴,然后看三本书,如果妈妈在工作不要去吵她……”,但是神只给亚当和夏娃一条禁令,神给他相当大程度的自由。有那么多的果子可以吃,只有一颗树上的果子不能吃。看起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有的人说,这很难啊,我们小时候看过就像格林童话《蓝胡子》里面,蓝胡子对妻子说,每个房间都可以去,只有一个房间你不可以去,结果妻子没有按奈住自己的好奇心,去了那个不能去的房间,结果发现丈夫原来杀害了所有的前任。所以有人说“好奇心杀死猫”,神是在有意挑起人的好奇心吗?但是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处在一个堕落的处境里、用堕落后的心态去揣摩堕落前的亚当。亚当和夏娃违背诫命绝不是因为好奇心。不管怎么说,这一条禁令比十诫要容易守得多,但是这条诫命里有一个困难的地方,就是神没有说禁止的原因。神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但是神没有说为什么不能吃,以及吃了以后为什么要死。神并没有对亚当说,“不要吃树上的果子,因为果子有毒”,他也没有说“不要吃树上的果子,吃了就会把撒旦放出来”。所以这一个简单的诫命向我们展现了测验的本质:是否顺服神的命令。如果我们知道顺服诫命的好处是什么,那么我们的顺服就不是出于对神的敬畏,而是出于自私的考量;但如果我们顺服一条诫命单单是因为“耶和华神如此说”,那么我们就顺服了神。换句话说,神在2:16-17是在对亚当说,“我要你这样做是因为我是神,并不是因为你这样做对你自己有多少好处,而是因为我是神。”所以这条命令体现了律法和诫命的本质。
我们再看一个比方,圣经命令我们不可做假见证,也就是不能撒谎。那么人遵守这条诫命的动机是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恐惧,“如果我说谎了,我就会被发现,会丢脸。”这是一个常见的动机。我中学时曾听说有学生因为偷窃而被公安局抓住,但出人意外的是他们的父亲是警察,而且是有一定地位的高阶警官。后来我知道他们偷窃是因为他们知道公安局的破案率其实是很低的。老师告诉我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而他们却因为常常听到父亲讲案子,所以知道法网其实是又疏又漏。所以他们对“违法”就没有恐惧,那个恐惧的动机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就去犯罪,结果偏偏被破了案,有一个是正好被巡逻的警车抓到。还有一种遵守诫命的可能动机是骄傲、道德优越感,“我是个好人,我比那些骗子要好得多,我不能和他们一样。”但这两个动机都不合神心意,因为这都是从自己出发、以自己为中心的考虑。神要亚当和夏娃遵守诫命,单单因为他是神。你可能会问,神不是说“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不是让亚当有恐惧的动机吗?很难说,因为亚当没有“死”的概念,所以神告诉他“必定死”的时候,他恐怕不知道“死”的含义是什么。
我要讲的关键在这里:有的诫命很明显是有后果的,有的没有或者后果不明显,但神不是要我们看后果来决定是不是遵守他的话语,而是因为这是他的话语所以我们要遵守,否则我们就将自己放在神的话语之上了。
2. 罪的本质是将自己放在神之上,以己为神。
在3:1-5,我们看到仇敌以蛇的形式诱惑始祖犯罪。他诱惑的策略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仔细去读,会发现仇敌的策略和今天是一样的。圣经告诉我们始祖怎样犯罪,也是在提醒我们怎样避免犯罪。
第一个策略,在1到3节,蛇首先在人心中制造对神话语的不信任。蛇并没有直接否定神的话,而是用暗示制造对神话语不信任的环境。他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他透过一个反问句篡改神原本的信息,“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这不是一个疑问句,这是一个反问句,一个表达怀疑的反问句。他隐含的意思是:神的命令是个重担、神的命令毫无道理。换个表达方式的话,他是在说,“神不让你们吃你们自己园子里的果子?如果神真的是一位慷慨的神,他怎么会禁止我们吃园子里的果子呢?”所以透过这样的暗示,他制造了一种气氛,那就是神的话不一定合理,人要评估神的话合不合理再决定是不是遵守。
这就是撒旦的第一个策略,这个策略暗示神的话不是用来遵守的,而是需要来评估和判断的。罪如何在人心中开始?我们在这里看到,罪不是在我们决定违背诫命的时候开始,而是在我们将我们自己的理性和权柄放在神的话语之上开始。当我们以自己为神,自己选择决定哪些诫命要遵守、哪些诫命不合情理不想遵守时,我们就已经犯罪了。当我们问自己说,“遵守神的这条诫命对我有好处吗?会让我家庭幸福吗?我应该遵守吗”的时候,你已经违背了神的诫命?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想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了。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已经不是中立的了,你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试探中,判断神的智慧是否足够。所以试探的第一步不是让你违背神的命令,而是把你放在一个神的位置上去判断神的命令和神的智慧。
蛇的第一个策略起效果了,因为夏娃的反应是夸大了神原本的话。夏娃一方面纠正了蛇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说,“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神并没有说不可以摸,夏娃将蛇的话矫枉过正了,反而附和了蛇:神非常小气、神非常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夏娃因着蛇所提出的反问,在心中也同样产生了怀疑和自怜。她逐渐开始把自己放在神话语判断者的地位上。
接下来在4-5节,蛇发现了夏娃的松动,他现在转向第二个策略,就是挑战神的良善。他很厉害,就用几句话就达到了效果:
首先,他挑战神的信实。他说“你们不一定死”。的确,亚当和夏娃没有一吃那个果子就立即倒毙,但是他们在灵性上因此死亡,落在神的刑罚之下,最终肉体也会死亡。蛇挑战了神的信实,告诉夏娃神说话有可能是不算数的,进一步的破坏神话语的真实性。
其次,他挑战神的爱。他说“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这句话隐含着什么意思呢?蛇是在说,“神为你计划的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如果你顺服神,你不会快乐的。”我们也常常落在这样的试探中,将自己选择的看作是最好的,将神的旨意看作是受苦的。这是不相信神爱我们,不相信神给我们的命令和规矩是为了我们自己在永恒中的好处,反而相信我们顺服神仅仅是为了让神开心。
第三,他挑战神的良善。他说,“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其实是在说,a.神的动机是为了打压你们,神缺乏安全感又嫉妒,他不想让你们像他那样。b. 你们有这样的潜力成为像神那样的人,你不需要神也可以过得很好。这是仇敌放在夏娃面前最大的谎言。解经家Kidner指出,这个谎言在每一个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中、在反对基督信仰的风浪中,在耶稣去旷野受试探时,乃至每一个人的犯罪跌倒中都在发生,都在重演。这个谎言告诉我们:神不会为我们考虑,而且人有本事没有神也过得很好。
弟兄姊妹们,在短短的五节经文里,我们看到仇敌如何将神对人的试验转化为罪的试探。罪不仅仅是在违背诫命(breaking the rules)那一刻才发生,那是表面现象。罪有一个更深的本质,那就是将自己摆在神的位置上。神的第一条诫命不是“不可撒谎”或是“不可杀人”,因为那是道德的律法,在神按他的形象造人时,人心中就有道德的观念,因为人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但是“那棵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则不同,他是一条外在的律法,这就让我们看到罪的本质不是做不道德的事,而是将自己摆在神的位置上成为自己的神,用自我的理性、自我的判断来选择神的话语。弟兄姊妹们,正如Kidner所说,这样的试探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在重演,无论你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
人文主义者用同样的策略,他们说“神岂是真说,只有信徒才能上天堂?这样太狭隘了。”,同性恋者用同样的策略,他们说“神岂是真说,两个相爱的男人不能在一起?这样太不公平了。”女权主义者也用同样的策略,她们说“神岂是真说,女人不能做头?这样太不公义了。”他们成功的在教会中制造了怀疑的气氛,让人将自己放在神的话语之上,让人用实用主义的角度、用他们定义的“爱”、“公平”、“公义”去评估神的话语。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人说,“如果基督徒只能与基督徒结婚,而教会里弟兄少姊妹多,一定会有人找不到丈夫。”或者说“基督徒与基督徒结婚家庭也不美满,吵架离婚的也不少。”言下之意是,神的命令不合理,不符合现实情况,对我们不一定有好处,所以不需要遵守。但是弟兄姊妹们,不要将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去评估神的话语,我们并不是因为现实行不行得通、不是因为对我有多大好处而顺服神,而是因为祂是神,所以我们顺服他;因为他是主,所以我们跟随他。要知道,弟兄姊妹们,从我们接受福音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是在现实中行不通的人了,因为天国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活着,我们按着天国伦理而活,在地如同在天,而不是按着现实而活。
二、罪结果是全然败坏(3:6-13,16-19)
有的人说,神造的人必定本来就是个次品,所以人才会选择犯罪堕落。上一个主日的时候黄牧师已经分享过,在创造的过程中神看到人独居不好,为他造了一个配偶帮助他,除此之外,每一天神都“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包括造人的第六天。圣经是神的话,圣经说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那就表明神按着他的形象所造的是符合神心意的,包括他按着神的心意有自由的意志。自由意志的意思是他有自由选择顺服神,也有自由选择不顺服神。“自由意志”也是神的形象之一。如果神造一个人只会选择顺服神,不会选择不顺服神,那这个人就没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就意味着人有悖逆的风险,但是神为着我们的益处、为着他自己的荣耀,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全人的堕落
在6-13节,我们看到夏娃接受了仇敌的试探,她对神、对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改变,罪的行为就从心的改变体现出来。在6-7节,我们看到她的情感、理智、意念都堕落了,都转向罪而非转向神。
第一, 情感的堕落:“悦人的眼目”。第六节说“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在2:9,圣经同样说“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所以悦人的眼目这个情感的反应本身没有错,喜欢好吃好看的食物本身也没有错,中国菜都说要“色香味”俱全。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当人的情感需要、对色香味的追求大过对神的追求、大过喜悦渴慕神时,人就陷在危险当中。罪不仅仅表现在喜欢坏的事情身上,一个人喜欢吃喝嫖赌,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好的,但如果一个人喜爱事业成功、喜欢健身跑步、喜欢社会慈善、喜欢读书做学霸,甚至喜欢教会事工服事神传福音好不好呢?这里给我们一个清晰的回答:当我们爱一件事物——即便是爱传福音——超过爱神时——也是犯罪,因为这违背了神造我们原本的心意,这是将某个事物当作了自己的偶像。由于罪,正常的喜好也可能变成偶像捆绑我们,使我们忽视神、使我们以自己为中心。
第二, 理智的堕落,“能使人有智慧”。 圣经写道夏娃犯罪的第二个原因是她看这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圣经刻画夏娃心理对这个果子的反应。她知道神有智慧,她知道神能够分辨善恶,她就以为这个果子能够帮助她像神一样。所以“能使人有智慧”并不是指这个果子真的能给夏娃带来智慧,而是她的“以为”。当她用理性去看这个果子的时候,她的理性已经堕落、屈服于她心中那个背叛神的意念。我想从传统基督教的角度稍微解释一下“分别善恶”。“分别”这个词是中文圣经加上去的,原文就是指“有关善恶的知识”。圣经并没有说这棵树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但是这棵树表征着神给人的一个测试。医生和病人都会拥有对某种疾病的知识,但是医生是通过研究它、预防它;而病人则是通过亲身经历它,所谓“久病成医”。医生可以理解病人,但病人不能理解医生。所以当夏娃的心已经犯罪的时候,他的理智也被罪影响,将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来判断说,这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同样的,今天各样的哲学、观念都从某种意义上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都有几分道理。如果你在微博微信上看到那些佛学、哲学的心灵鸡汤,都几分道理,都是人类理智的结晶,但是也都带着罪的印记,就是拒绝神、否认神,也不需要神。
第三, 意念的堕落:圣经说“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我们这里看到夏娃的意志带来了结果:她按着她堕落的情感和理智去做了,她在行动上违背了神的命令。 有意思的是,她把果子给她的丈夫,亚当就吃了。亚当应当是教导他的妻子,他自己是神话语的第一听众,但是在整个堕落故事中却保持沉默,直到妻子把果子送到嘴边。第六节是创造秩序的一个颠倒:首先,神要人管理动物,但是夏娃却被一条神牵着鼻子走;其次,夏娃应当是亚当的帮助者,但是她成了麻烦制造者;第三,亚当应当对他的家庭负属灵的责任,但是他开头保持沉默,后来跟着犯罪。很有可能,当蛇诱惑和试探夏娃时,亚当也同时在场,也同时陷入了试探中,被蛇所制造的气氛和试探所吸引,并一同犯罪。
除了人本身的思想、意念和情感一同堕落、一同参与犯罪之外,人的犯罪也影响他以外的事物:关系被破坏。
关系的堕落
在第7-8节,圣经告诉我们,罪立即破坏了四个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神的关系,甚至人與被造物的關係。
首先,人与自己的关系被破坏。第七节说,“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这节经文与2:25产生直接的对立,在2:25,圣经说他们赤身露体,并不觉得羞耻,但是在7节,很明显他们觉得羞耻。心理学家Atkinson说,“羞耻就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对自己感到不安和焦虑”,“罪恶感”是一个人为他所做的事情感到不安,而“羞耻”是一个人为他自己的所是、他的存在感到不安。他们为上帝所造的、自己的身体感到不安,这是罪的第一个结果,他们不能从神的创造来看自己,反而感到不安。
其次,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被破坏,“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虽然是夫妻二人,也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他们却会隐藏自己,为自己在对方眼中的形象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罪的结果。他们开始彼此不信任和彼此防卫,在12-13节,他们也开始彼此指责,并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罪。请注意,我们都已经被罪污染,裸体不但不能体现神的形象,反而会吊起人心中犯罪的欲望,这是神为什么在21节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他们需要彼此遮盖,否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所以我不是说因为神造人赤身露体所以我们都要赤身露体,那是伊甸园,我们已经被罪玷污,我们回不去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与神的关系被破坏。第8节说,他们“躲避耶和华神的面”。我们都很熟悉这种感觉,当我们犯罪时,当我们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时,我们有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想来亲近神、不想读圣经、不想祷告,甚至不想与爱主的弟兄姊妹交流。亚当和夏娃一听神的声音,就要躲避神的面,他和神的关系被破坏了。这个描述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反省自己,当你不愿意亲近神的时候,很有可能,我可以大胆的说,在极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你的心中另有偶像。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任由心中的偶像占据心灵的最高处吗?任由那种属灵的麻木引导自己吗?不是的,你可以到神的面前来,求神帮助你,承认自己的罪、承认自己的软弱,这位有怜悯的神乐意帮助你。
然而,被破坏的不止这些,在17-19节,神因着万物的管理者犯罪而咒诅这地,原本用来被人管理、供应人的需要的土地成为重担。这就带出了第四个破裂的关系:人与被造物的关系被破坏。神指出说因为罪,人工作和管理被造的世界、获取供应的关系被严重破坏。神所设立和赐福的工作成为了“终身劳苦”。工作本身不是咒诅,它是神所设立的,但是工作被咒诅了,女人的生产也被咒诅了。不但是人需要救赎,被造物、我们的世界、人类的社会同样需要救赎。罗马书8:22说,“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在这个堕落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人全面的堕落,心思、意志、情感都被罪所操控,因为罪的本质是将自己当作神、将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所以罪带来对人心思、意志、情感全面的破坏,罪也破坏人对自己的认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乃至人与世界的关系。小看罪在人身上的影响,是各样理想主义失败的根源。从大的来说,太平天国认为人拜上帝,就可以建立人间天国;共产主义者们相信只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异,就能建立人间天国;从小的来说,想要在罪人中建立一个理想的完美的教会,也都不会成功。就像牧师曾经说过,即便有一个完美的教会,你进去就不完美了。《罗炳森师母传》一书中描述Zion市民们建立人间天堂的努力是怎样被基督徒社群当中的失望所破坏的,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被天天聚会、天天查经、上班时都是弟兄姊妹互相勉励的温馨所激励,但是后来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流言蜚语的流传、领导者的八卦渐渐磨灭了大家的理想,甚至觉得比在不信的人当中还无法忍受——因为他们对彼此的期望更高了。
犯罪堕落的教义可以带出很多的应用,但是我主要想强调两点:第一,对我们的群体、对弟兄姊妹有更大的容忍,容忍他们的软弱,为他们一点点的服事、一点点的改变而欢呼,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浑身污垢的从世界这个大粪坑里爬上来,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你身上很脏”更伤人的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容忍基督徒的犯罪和软弱,不能接受教会的不完美和不理想,是因为我们过分低估了罪的影响,也过分高估了自己;第二,对自己有更多的省察,先看到自己的梁木,因为要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情感都已经被罪影响。我的服事真的是为了主吗,还是为了充实我的忙碌感和教会参与感?我对弟兄姊妹的批评建议,真的是为了神的荣耀吗,还是为了我自己的正义感、彰显我的道德优越?或是为了彰显我的才华和神学知识?同样是辅导软弱的肢体、同样是教导主日学、同样是在新年晚会上表演节目,不同的动机在神眼中就有不同的价值,弟兄姊妹们,我们做一切事,都要为着荣耀神而做。
三、罪中有应许的盼望(3:14-15,20-21)
听起来让人泄气,上帝按着他的形象所造的人不但全线溃败,而且连整个创造的世界也跟着倒了大霉。但是神在接下去的经文中、在15节向我们展示,他拉开了一场属灵战争的帷幕。他在人类社会中建立了两种后裔:蛇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蛇的后裔”就是那些跟随仇敌的谎言、与神为仇的人;那些将自己放在神的位置、判断神的人;那些认为自己可以满足快乐、不需要神的人。而另一群人,那女人的后裔,并不是生来就良善的人,而是神所预定拣选,在每一个世代中都见证神、荣耀神,与罪争战的人。这单数形式的“后裔”最后实现在那位道成肉身,亲自成为初熟之果,破除我们罪恶捆绑的基督身上。但是,这场属灵争战的帷幕不是到那时就拉开,而是从堕落之后就开始。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讲到这里,好在这是一个宏大叙事,所以请允许我套用章回体小说的常见结尾: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