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彼得前书3:15下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And be ready always to give an answer to every man that asketh you a reason of the hope that is in you with meekness and fear.
我很喜欢这节经文,特别是在学生团契的时候,被摧着去参加传福音的活动,被要求上台讲见证,我就把这节经文拿出来,或者不拿出来但是在心里嘀咕,”只要常作准备就好了,不用那么主动积极地去跟别人讲。”我想不单单是我,各位在座的有时候也有这种想法,特别在自己不想主动分享信仰的时候,这节经文就是很好的自我安慰,”如果他来问我,我就分享福音。”如果你这样想,很感谢主,我觉得你比很多连基督徒身份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基督徒要好得多。这句经文被很多人喜欢,一个原因是它给我们不主动传福音的借口,第二个原因是他提到”温柔”这个词,这个词人人都喜欢,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温柔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们心情不好,也会拿这句话来自我安慰,我今天温柔不起来,所以不用分享信仰,等我心情好了,足够温柔了,再和他分享。
我要分享这个题目,起源于在一次午餐的时候,又有弟兄姊妹提起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又有人希望我解释一遍,于是我又解释了一遍。但是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在反思,这个问题我们讲了有多少遍?新生命会讲到,福音聚会时会讲到,《游子吟》等福音书籍里会讲到,网上随便一搜索都能找到答案。但是为什么总有人问,而往往盼望我来给个回答呢?我并不是不愿意解释,或者觉得烦,我想在场的肢体里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的人也很多,但是没有能够主动接过这个话题来回答。神让我想到彼得前书3:15这节经文,提醒我在我们的教会里,有多少人是准备好了回答别人的?如果我们信主两年三年,对于很基本的信仰问题仍然不清不楚,或者自己清楚但是不能跟别人讲清楚,我们都是亏欠主的。网上有一篇文章说基督徒的七宗罪,其中之一就是传福音的时候教义讲不清楚、说不过人家,就说人家心硬。我初看的时候发笑,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并不是说我们要驳倒别人,而是说我们是否真的对自己的信仰不但清清楚楚,而且能够表达出来。也有些基督徒为自己狡辩,说我只要有基督徒的生命就可以了,能不能讲清楚并不重要。但是弟兄姊妹,神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对于神为我们设定的每一个期望,我们都可以说,这点我做不到不要紧,我努力在别的事上让主满意,这是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神的话是让我们挑选着来顺服的吗?这个月神给我的负担是透过这节和上下几节经文,来看到神透过彼得给基督徒的托付和福分。
一、 采取主动
我前面讲到我用这节经文来抵触主动分享福音。我觉得这是中文的语序给我们带来的错误印象,而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所以就将错就错的利用这节经文。如果我们看英文圣经和原文,”准备”是放在前面的,说得是我们准备好了去回答别人问我们信仰的问题,而不是等别人问我们信仰的问题再作准备。我觉得我过去对这节经文的误解有三:
- 1. 将其误解为我等着别人来问我,我不需要做什么。如果没有人来问我呢,不是我的错,神没有感动人。
- 2. 将其与主动分享福音对立,以为一个人可以只选择一种策略:要么等人来问我、要么主动去找别人。
- 3. 准备是要去做的,如果还没有做,就不要回答。
在座的弟兄姊妹有没有我这样的理解和想法?我想一定是有的,或许你没有像我一样一二三四的列出来,但是只要你用过这节经文逃避偷懒,就一定是理解错了。如果我们这样翻译:”时刻准备回答别人对我信仰的问题”(我不是英文专家,所以定状补都略掉。),我们对这节经文的应用就会不一样,这就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自我成长和成熟的挑战。这节经文透露给我们的信息首先是,我们要采取主动准备回答信仰的问题,我们要在知识上、在对神话语的理解上装备自己好回答别人的问题。问我们盼望缘由的仅仅是福音朋友吗?不是的,初信的基督徒、小组的组员、和你共同经历某个等候的肢体、甚至主自己,都可能问你盼望的缘由,对不对?如果我们信主两三年,圣经都没有完完整整读过一遍,读到的经文问题、圣经比喻看不懂就跳过也不去思考、不去研究,对信仰问题不搜索寻求,想过就算,我们就是没有在准备自己。神要我们Be ready,进入一个准备的状态来对付各样可能的挑战和问题。
我记得一件事情,以前有一个弟兄在小组交通时,说他的同事说,有人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转过来给他打,你让我打一下。这位弟兄很生气,然后小组里大家就抱怨了一通外邦人挑衅基督徒啊,不用理他啊,这个话题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是不够的,主这样教导我们不是没有目的的,主也不会不知道这个教导会被人利用。那么主的精意到底是什么?我们以后怎样回应善意的或是恶意的类似问题?我们怎样解释和应用这节经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让人打脸吗?没有人去思考,也没有人去探索。这不是一个常作准备的态度。
神给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个很大的祝福就是媒体和信息的发达。我记得过去教会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坐的一件事情就是刻光盘,每次出国出差都买很多书带回来看,没有人教导我我就自己买书来看。现在我很少买很多书,除非是网上搜索不到,很多的信仰问题我们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当然网上的答案也有错的,但是我自己的体验是货比三家,圣灵也在心里做工,我们会比较容易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比过去的教会单靠某一个属灵伟人的解释,或者某一个教派的观点要稳妥的多,这是神给我们的资源,我们要好好地使用。
从下半年以来,我们就有了主日学,我希望每一个基督徒在我们的教会里,要么参加主日学,要么带领主日学,无论何时都把自己放在一个准备的状态。
我还要纠正一个有偏差的观念,就是把”生命”和”知识”当作对立的。我在网上、在一些弟兄姊妹那里也听到这个观点,比如说某老姊妹不识字,也不会讲大道理,但是很有生命,看到她的人都很受感动,信了主。我不否认这种丰富生命的流露也是基督大能的见证,但是我想问大家,这是常态还是特例?如果说这是常态,那我们都不用学习圣经,只要求生命;如果说这是特例,那我们还是要好好地读经、读书、认识主、准备自己。我们常常把特例当作常态来作为借口,类似的还有以某姊妹让不信的丈夫信了主来证明信与不信的婚姻。在爱的前提下,生命和知识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有生命的一定会追求知识。
二、 心存盼望
人们问什么?这句经文告诉我们问的是”盼望的缘由”,英文是”a reason of the hope that is in you”。就是我们里头盼望的理由。那我要问各位一个问题,盼望什么?我们还晓得另一句话,”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信和爱我们都理解,那么”望”的是什么?为什么彼得说的不是”信仰的理由”而是”盼望的理由”?彼得前书1章3节、13节和21节都告诉我们,这个盼望指的是在永恒当中的盼望,即我们在永恒当中会与神同在。这个盼望的坚实理由是什么?
华盛顿邮报有这么一则白宫花边新闻,二战盟军统帅,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临死之前,请白宫牧师葛培理到他的床前,他说:”Billy,现在什么都无关要紧了,请你再说一次,我怎样可以知道,我的罪已经蒙神赦免,我现在要上天堂?”葛培理回答说:”你的罪得蒙赦免,你现在可以上天堂,并不是因为你行过善事,并且捐过钱给教会,乃因为救主耶稣替你死,担当了你的罪,你得蒙赦罪,上天堂,完全是藉着主耶稣的宝血。”艾森豪威尔听了,面呈喜色,对葛培理说:”谢谢,我已经预备好了。”说后,不久他就平安的去世,往主耶稣为他所预备的地方去。
可能你会觉得这位总统先生很傻,但是你想过没有,这莫大的恩典就是神给我们永恒的盼望,而且这个盼望是有理由的。无神论者没有盼望,佛教徒有盼望但是没有理由–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善事和功课有没有够得上去西天的标准;穆斯林有盼望同样也没有理由–因为到死他也不知道有没有满足安拉的要求。只有一种人可以和基督徒一样有理由,神风敢死队的队员和伊斯兰圣战者,他们相信自己这样死可以和他们的神在一起,但是原谅我说,这样的疯狂的宗教就算那神是真的我也不要。我要问你一句,你对永恒有盼望吗?你的盼望坚固吗?我们今生的生活只是客旅,永恒的生命才是家。如果这一点真理没有成为你真实的信念,请原谅我说一句,你的生活和非基督徒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也不太会有人来问你”盼望的缘由”。
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最大的,外表的区别,不应当是十字架或者去教会,而是价值观、世界观的差异。我们看今生为客旅、为锻炼,为要造就我们拥有永恒的品性与神同在。今生所有的劳苦、忧虑、忙碌甚至无聊,都是神在耐心的雕琢我们操练圣经的真理。只有有永恒盼望,才能活出有基督生命的今生。
三、 温柔敬畏的心
这句经文里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温柔敬畏的心。请注意,是心温柔敬畏,而不单单是话语温柔敬畏。我们很多时候话语很温柔,心里不温柔;说话很属灵,心里却不以为然。
温柔的心要我们”回答各人”,而不是驳倒个人。温柔的回答的反面,就是什么?是强硬的回答,是一心要争夺话语主导权的回答,是只管自己讲不管别人要不要听的回答。很多时候朋友,或者是弟兄姊妹问我们信仰的问题,背后都有生活的问题或者困扰与之相关。只有心存温柔,才能把背后的真实问题引出来,并用圣经的真理来给他指导。如果我们相信圣经是神给人的说明书,它不但是基督徒的,也是非基督徒的,对吗?
“敬畏”是对神真理的惧怕和尊重。神给我们的托付就是把真理正确的表述出来,神会为结果负责。我们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一定要把对方说服,另一个极端是为了让人觉得舒服,可以牺牲真理,比如对人有罪这个关键教义避而不谈,或者对门徒的代价避而不谈。我听过一个福音聚会,有人问做了基督徒是不是要聚会,要十分之一奉献,回答的肢体说只要心里相信,这些外在的规条不做也不要紧的。如果我们这样分享福音,就算有人因此接受,信的也不是我们的神,而是另一个宗教,你可以叫他任何名字,但是请不要挂基督教的牌子。对于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回答,我把答案留给你”常作准备”。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我们看到三点重要的信息。第一,神要我们采取主动来预备自己学习真理、装备真理;第二,我们心里有真实的盼望才能展现基督信仰吸引人的地方;第三,我们要有温柔敬畏的心,不驳倒人(不是不辩论,而是不强硬),不牺牲真理。我有几个应用的建议给大家参考:
- 积极参加主日学小组,对经文有独立、主动的思考,尝试在小组中解释和应用经文,这是准备的一个方面;对神的话不要马虎,你看这一节经文,造成的错误理解就可能有很多个组合。
- 尝试带领初信造就(新生命)小组,或者启发课程。这种福音性的小组带领能够很好的装备你在护教学上的知识。我们对于很多问题不太想思考,但是如果你要不得不回答别人,你会很努力的去查资料、学习知识,这时候你对神的伟大和奇妙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你的生命造就也受益匪浅。
- 阅读基要信仰的书籍,比如《返璞归真》、《海德堡要理问答》、《游子吟》等,别以为那些书讲的都是基要真理小儿科,这样的书我今天读起来仍觉得很有帮助,可以很好的装备我们去回答和帮助别的人来认识神。
好!!!
先收了!以后要常来看看!我原是听浚彦提起,来看你baby照片的,现在发现baby的爸爸更棒啊!
谢谢弟兄鼓励,这是我上周分享的信息。只是把讲道稿拷贝粘贴上来。
看了你的博客,很受鼓励。你在四川?
@Aaron
早就该搬家了。
以前那个根本不能留言。
PS;你真能打字,刚结束聚会就打了这么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