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箭袋中的利箭成了随时爆炸的火箭——读《培育男孩》
最近因为出版社的需要,写了几篇书评。写完了才发觉自己根本不会写书评,充其量只能算读后感罢了。几篇给出去的稿子不知什么时候能发表,就暂且存在这片自留地里。如果你读后有什么建议、想法,也欢迎在后台留言,帮助我成长。

《子女心,父母情——牧养孩子的心》书评
在一个陪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王道的世代,凭心而论,没有人敢说这届父母不行,无论从文化程度还是陪伴时间上,从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是家庭成员的参与上,这届父母都要优于往届。根据中国少儿基金会联合北师大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家长的民主意识、科学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庭教育科学观念与方法的传播更加有效和多样化;家长更加注重儿童成长的全面性,特别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注重科学陪伴;关注亲子阅读;父亲参与度有所提高。其中68.37%的家长表示对待孩子时愿意选择“理解、信任和欣赏孩子”。
但报告同时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这些焦虑并不会伴随着硬核父母的自我求生、夫妻协作而消解,相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升学择校和同侪比较的压力下,焦虑似瘟疫般传染给家庭中的每个人。很多家庭以为这是一场教育资源的争夺战,他们毫不犹豫地带着孩子们在各类教育产品中冲锋陷阵,或许能获得成功收获喝彩,却也成了依附于教育产品、鸡娃指南、名校攻略的人,娃能不能优秀成了这届父母能不能幸福的源头。那什么才能让陪伴中日益焦虑的心止渴,什么才能让中年人的幸福不被娃捆绑呢?什么才能让教养儿女的目标不被放逐在世俗消费文化的荒原里呢?
阅读详细 »雪夜珍宝——读《我爱吕西安》
十一岁的儿子奋力而快速地蹬着地面,上半身紧贴着滑板车的龙头,当初速度达到理想状态时,他像一只瞄准猎物的鹰隼飞驰而去。伴着呼啸而来的风声,滑道上的孩子们还来不及躲闪,他却早已与他们擦肩而过。观看这一切的老母亲忍不住叫停他的“猎捕“行动,建议他换上轮滑,好在这双挤脚的轮滑易手前物尽其用。而私底下我却害怕他的横冲直撞酿成灾祸。在我三番五次的建议直至命令后,儿子一屁股坐在了离我几尺外的台阶上,沮丧地看着我,”你可以不要管我吗?“ 这种陌生却频繁出现的对质让我们之间原本亲密依存的爱变得混乱和脆弱。我不明白那个原本顺服、常乐于询问我的意见,接受关心的男孩哪去了,而他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总在他”做自己“、最快乐的时候用其他的指令打断他,改变他的计划。聪明而有经验的读者看到这里也许会提醒我,这是青春期必经的磨合。确实,在孩子身体的第二性征还未出现时,心灵的成长已昭然可见。它打破了幼年时”我需要,你给予“的爱的模式,在孩子”不要管我“却不知去往何方的迷茫中,挑战做父母的我们和孩子们一同探索爱的新疆界。尤金·毕德生说,”正如婴儿是神赐给年轻父母的礼物,青少年是神给中年父母亲的礼物。青少年在我们步入中年时‘出生’在我们的生命里。……所有现实中已经变得陈腐、老旧的事物,突然间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命令我们回应,要求我们参与。“(摘自《清晨的甘露,p 3-4》)
阅读详细 »Day 28 回来吧,巴芭拉 | 相遇不离不弃的救恩
Day 23 汤姆真的改变了?| 相遇电影
Day 9 同光微尘识阿蓝| 相遇艺术
冯君蓝,人称阿蓝牧师,生于牧师家庭。年幼时曾立志献于教牧事奉,三十三岁前却沉醉艺术,深感人之不洁,罪中之乐,不配与神为友。其父临终托嘱,命其践行幼时誓言,以神为主为尊。遂进入神学院,毕业后以教牧为业。读媒体对阿蓝牧师的介绍多有父命不可违的感觉,但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我知道实在乃是神命不可违。
画廊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似乎早已得知他昨夜奔波,旅途劳顿,纷纷上前嘘寒问暖。我侧在一旁翻着几页出售的画片,都是在此次巡展中未得亲见的《微尘圣像》人物系列。他没有忽略我的存在,与人几番寒暄后,亲自向我点头示意。他完全没有一些艺术家的清高桀骜,也没有囿于事务的急迫抱怨,只是温温和和地站在那里,像另一张活化的、具灵魂本相的作品。我突然对他所表露的与作品之间高度的相似产生了好奇,决定壮胆上前一聊。
书评:《以基督为中心的婚礼》
Catherine Parks; Linda Strode. 《以基督为中心的婚礼》(A Christ Centered Wedding: Rejoicing in the Gospel on Your Big Day),B&H Publishing Group, 2014. 256页.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两次机会是神特别赐给我们、使我们能够公开地向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见证和传扬福音的:婚礼和葬礼。无论是婚礼还是葬礼,都能见证神在他儿女的生命中所赐下的恩典,然而只有在婚礼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能在场。
这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婚礼》一书在前言里所指出的,婚礼在上帝眼中、在我们的生命中,以及在我们所处的教会社群、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如果没有特别糟糕的事情发生,婚礼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单单为着你的缘故、在你活着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得以看到福音、听到福音、甚至领受福音的机会。所以,我们如何看待婚礼就极为重要。
谁授权你代表基督?
《教会成员制》,[美] 约拿单·李曼 著,徐震宇 译,九标志中文事工 出版。中文简体版下载网址:http://cn.9marks.org/toolkit/church_membership_leeman/
大多数教会都会教导他的会众要委身教会,大多数基督徒可能也会同意他们应该委身地加入一个基督徒团体,可是为什么?有直接的圣经依据吗?
在《四个属灵的原则》这一被广泛使用的传福音小册子里,这一原则是这样被表达的:
希伯来书10:25教训我们:「不可停止聚会……。」几根木材一起燃烧就光热倍增,若将一根抽出,放在一旁,热火就会熄灭。你和其他基督徒的关系也是一样。如果你尚未加入教会,不必等人邀请,请主动参加附近的一个教会。从这个星期开始,按时参加教会的聚会。
所以,基督徒参加一间地方教会,是因为(1)圣经的命令,(2)为了维持自己的信仰。如果单单从这一理由出发,基督徒似乎并不需要加入教会,任何一个小组、团契乃至两三个基督徒私下的聚会都能够满足圣经所说“不可停止聚会”的命令,亦能帮助参与者的信仰生活。基督徒也无需委身任何一个团体,只要他/她没有停止聚会,从他/她所参加的聚会中受益,又何必捆绑在一个团体中,而无法从其他团体的良好资源中受益呢?